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在对新疆艾比湖近代岩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元素的来源及其反映的环境演变历史进行了探讨,最后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岩芯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艾比湖岩芯沉积物中元素组成基本可以分为3类:第1类元素包括Fe、Mn、V、Ni、Li、Cr、K、Al、Co、P、Ti、Be、Pb、Cu、Ba和Zn,主要来源于流域陆源碎屑物,受流域侵蚀强度等因素影响,其中,Co、Cr、Cu、Ni、Pb、V、Zn等重金属以及营养元素P的富集系数1875-2011年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结合重金属和营养元素P的富集系数有序聚类分析,以23 cm(1960年)为界可将艾比湖流域环境演变历史分为差异明显的两个阶段:(Ⅰ)1875-1960年,流域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人类活动导致的重金属输入少,流域环境主要受区域自然变化的影响;(Ⅱ)1960年至今,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发展工农业活动增强,尤其是农业用水量增加,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和P相对于前期有较为明显的增加。第2类元素有Mg和Na,主要来源于湖泊水中蒸发盐类结晶;由于绿洲农业的发展和灌溉用水的增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湖泊水位发生了剧烈的波动,造成Mg、Na等元素的波动变化。第3类元素包括Ca和Sr,受流域易溶元素风化淋溶作用控制。艾比湖沉积物中Co、Cr、Cu、Ni、Pb、V、Zn等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Ni(4.7) > Pb(4.6) > Cu(4.2) > Co(2.6) > Cr(1.7)=V(1.7) > Zn(1.1),7种重金属均属于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2.
基于SEBS模型的干旱区流域蒸散发估算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在干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利用的水资源通过蒸散发进入大气,定量估算区域的蒸散发对区域的水资源分配管理、旱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SEBS模型估算了2015年5~9月艾比湖流域的蒸散发,按照流域的分水岭划分研究区范围,根据土地覆被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牧草地、耕地、水域及其他6大类,分析了流域内蒸散发的时间与空间变化以及不同土地覆被的蒸散发情况。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日均蒸散量在生长季内呈单峰型分布,7月中旬达到顶峰,平均值为4.35 mm·d-1,最大值为5.63 mm·d-1,对气温的变化最敏感。(2)研究区蒸散发的高低分布与土地覆被类型分布存在高度一致性,日均蒸散量大小依次为:水域 > 耕地 > 牧草地 > 乔木林 > 其他 > 灌木林。(3)蒸散发在不同土地覆被具有不同的峰值分布,乔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20 mm和6.80 mm左右,灌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3.5 mm和6.00 mm左右,牧草地分别出现在4.00 mm和6.80 mm左右。耕地、水域的峰值分别在6.60 mm、7.20 mm左右。(4)SEBS模型在干旱区流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新疆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通量及其物质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降尘监测、采样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艾比湖地区含盐粉尘的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艾比湖干涸湖底是盐尘的输出源,盐尘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无水芒硝、白钠镁矾、氯化钠等盐碱粉尘及Cr、Pb、Mn、Cu、Ni等潜在毒性元素.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通量约为79~381 g·m-2·a-1,盐的沉积通量约为4~61 g·m-2·a-1.盐尘的粒径分布以2~63μm的粉砂粒级为主,大于63μm的砂粒级所占比例很小.特殊的地形条件、大风天气、稀疏的植被覆盖、疏松的大面积尘源是艾比湖湖底风蚀和盐尘输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4.
揭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特征及其与碳释放的关系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艾比湖湿地不同生境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厌氧条件下碳分解过程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土壤DOC、MBC和EOC含量分别为43.41~151.30 mg.kg-1、8.23~417.83 mg.kg-1、69.63~2376.08 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81.18 mg.kg-1、112.20mg.kg-1、768.59 mg.kg-1,变异系数为40.8%、91.9%和88.0%;2)不同组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3)土壤氮含量和黏粒含量是影响DOC、MBC和EOC的重要因子;4)土壤EOC是指示不同生境土壤厌氧条件下碳分解潜力的主要碳源.  相似文献   
55.
利用2000—2012年MODIS-NDVI数据,结合34个气象站同期的降水与温度数据,分析13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趋势及其对降水和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3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NDVI极显著(p0.01)增加区和显著(p0.05)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核心绿洲及其边缘地区;NDVI变化不显著(p0.05)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25%;(2)降水与NDVI的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33.27%和2.66%,主要分布在温泉县、博乐市及托里县南部;温度与NDVI的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11.35%和0.30%,主要分布在博乐市以东区域;(3)从年际变化水平来看,偏相关系数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NDVI总体上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平均温度呈负相关,降水对NDVI的影响明显高于平均温度;从月际变化水平来看,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对降水的滞后期为一个月,而对于平均温度滞后现象则不明显,可能是NDVI时间尺度选择过大造成的;NDVI与月序列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说明在月际水平上温度对植被生长的作用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56.
地下水对于调节干旱区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是防止河流基流减少,地面沉降和水质退化的关键。通过分析艾比湖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参数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线性回归、双端元混合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水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博尔塔拉河(简称博河)和精河中下游区域氢氧同位素(δ2H与δ18O)值最大,艾比湖周边区域次之,博河上游区域最小,流域地下水存在不同的循环过程。(2)地下水氘盈余(d-excess)和水化学特征反映了地下水不同的补给机制和影响因素,博河上游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博河和精河中下游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地表水和降水,同时受岩层性质、农田开发和灌溉措施影响较大;艾比湖周边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降水。中下游区域和河湖交汇区地下水是防控和治理的重点区域。(3)地下水流动系统Ⅰ的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在210.00~2500.00μS·cm-1之间,d-excess在6.47‰~9.70‰之间;流动系统...  相似文献   
57.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试图真实反映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的强度,结果表明:①73.97%的当地居民意识到人类活动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②当地居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较高,96.83%的当地居民愿意出钱保护艾比湖湿地生态环境。说明当地居民对保护艾比湖湿地生态环境有强烈愿望,也说明当地居民的支付意愿与当地的经济紧密相连;③71.45%的当地居民相信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将有一个稳定的、持续的、协调的生态环境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58.
新疆艾比湖周边柽柳沙堆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艾比湖周边的柽柳沙堆为研究对象,对柽柳沙堆表层及丘间地砂物质进行系统采样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柽柳沙堆表层沉积以极细砂为主(占34.60%),其次是细砂(占21.90%),极粗砂含量最少(占0.08%);丘间地沉积物粒度组成与沙堆相似,只是各组分含量不同。柽柳沙堆表层砂物质平均粒径为4.08Φ;分选性很好;偏度属于极负偏;平均峰度属于尖窄峰态。柽柳沙堆砂的平均粒径与分选性(r=-0.869)、平均粒径与峰度(r=-0.830)都呈现高度负相关;分选与峰度呈现高度正相关(r=0.889);分选与偏度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平均粒径与偏度、偏度与峰度都无相关性。区域风动力条件是影响柽柳沙堆粒度组成及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9.
任立清 《干旱区地理》2022,45(2):467-477
植被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因子之一,对维持和调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生态脆弱区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艾比湖流域自然、人文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时空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各影响因子促进植被生长的适宜范围(类别).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艾比湖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现...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艾比湖典型断面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区粒径组成以中粉沙为主,质地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壤垂向粗骨化明显。土壤分选性较差,粒度分布多为正偏,峰态多为窄峰态,表明该区土壤母质来源丰富,搬运-沉积环境异质性显著,但流水作用突出。北断面的分维值高于南断面,这与南断面分选性好于北断面相吻合。不同地区的概率累计曲线类型各异,但都富含悬移组分,并且对环境敏感的粒度组分大都在60 μm上下,说明研究区土壤母质以水成沉积环境为主的基础上,叠加有风成碎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