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81篇
  免费   6211篇
  国内免费   6848篇
测绘学   6734篇
大气科学   12716篇
地球物理   7869篇
地质学   12800篇
海洋学   4562篇
天文学   1636篇
综合类   2957篇
自然地理   3566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1156篇
  2022年   1217篇
  2021年   1586篇
  2020年   1279篇
  2019年   1732篇
  2018年   1146篇
  2017年   1235篇
  2016年   1196篇
  2015年   1541篇
  2014年   2552篇
  2013年   2058篇
  2012年   2527篇
  2011年   2468篇
  2010年   2340篇
  2009年   2517篇
  2008年   2890篇
  2007年   2294篇
  2006年   2056篇
  2005年   2135篇
  2004年   1878篇
  2003年   1971篇
  2002年   1691篇
  2001年   1583篇
  2000年   1182篇
  1999年   977篇
  1998年   967篇
  1997年   927篇
  1996年   824篇
  1995年   814篇
  1994年   743篇
  1993年   585篇
  1992年   673篇
  1991年   540篇
  1990年   493篇
  1989年   38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4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讨论了应用曲面拟合技术和利用离散的重力观测点的重力变化对特定研究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取该区重力变化空间梯度场图像的具体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获得了2004年3月福建安溪3.6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空间梯度场图像,发现空间梯度场图像能清晰地反映出地震前重力场群体性变化的差异性;利用此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3月间台湾海峡西岸重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其空间梯度场图像。  相似文献   
33.
某滑坡稳定分析及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属于不良地质现象,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当高速公路不得不通过某一滑坡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整治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祁临高速公路灵石至霍州段窑深沟大桥东南窑深沟滑坡为实例,根据勘察资料,利用岩土力学知识,在公路修好后并运行的情况下,计算出了其稳定系数和推滑力,又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理论为基础,设计出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等两种整治方案,经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王晓彬  张西亮 《天文学报》2006,47(2):202-211
小行星自转参数的资料不仅可以为小行星碰撞演化提供数据,还可以为太阳系的演化研究提供依据.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对主带碳类小行星(360)Carlova进行了新的CCD测光观测,结合前人的测光资料,利用Epoch-方法对(360)的自转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该小行星自转的恒星周期为0.25780417±0.00000003天,自转轴的黄道坐标为(95°±3,°40°±1°).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为一致,其精度稍高于以前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35.
介绍应用于美国凤凰计划的Allen望远镜阵(ATA)的对数周期馈源(LPA)概况,初步给出此种馈源的基本参数及性能,仿真估算了其驻波比和方向图,并结合正在进行中的我国500m孔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计划,探讨了应用这种宽带馈源的可能性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36.
Debris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phenomena of natural hazards. Recently, major natural haz-ard, claiming human lives and assets, is due to debris flow in the world. Several practical methods for forecasting de-bris flow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is not high enough for practical use because of the stochastic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as proven to be feasible and use-fill in developing models for nonlinear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behavior based on a time se-ries of collected historical data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in many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three-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forecast surge of debris flow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collect-ed in the Jiangjia Ravine, situated in north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debris flow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shows this model is feasible,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37.
小波分析理论在GPS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PS数据处理中,存在着误差影响、影响波的干扰、周跳和数据量大等问题。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实质是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周跳是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造成信号的不连续;数据量大是因为GPS观测需要采样间隔小又连续观测所致。由于小波理论具有时频分析、波形分解、特征提取和快速小波变换等特性,应用小波变换和波形分解可以解决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的问题;应用特征提取可以解决周跳检测问题;应用快速小波变换可进行数据压缩。  相似文献   
38.
应用GPS观测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的GPS资料对观测区地壳深度为5 km和25 km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祁连山断裂、海原断裂等,在1920~1954年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震级为7.0~8.5级强震的断裂附近,并具有主应力变化沿断层走向分布、最大剪应力沿断层走向交替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39.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In recent years, many coal-producing countries hav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land subsidence causedby coal cutting.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dense population in coalfield areas, the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s more seri-ous.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land subsidence,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al ac-count on all kinds of hazards caused by the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land subsidence has endan-gered land, buildings,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 lines, dykes and dams. It also causes damage to ecological and socialenvironment. In order to lessen the hazard of land subsidenc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col-lapse amount, such as extraction with stowing, banded mining system, succession and coordination mining system, orhigh-pressure mudflow between rock strata. Measures of reinforcing or moving certain buildings should also be taken toreduce the destructive degree. In order to harness the subsidence land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for fann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filling with spoil or fine breeze, excavating the deeper and covering the shallower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