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1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基于经济—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利用绝对β趋同模型验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趋势存在绝对β趋同,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达到1/2 趋同程度的时间分别约为52.6 和5.6 年;运用空间Durbin 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分别为0.278 和0.507,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 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因素正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降水总量因素负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4)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劳均GDP因素较大正向显著影响,而交通基础设施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因素变为不显著影响;(5)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对中国水资源真实利用情况出现偏差估计及对政策制定产生误导,考虑环境因素到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2.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建国  张文忠 《地理科学》2014,34(5):522-530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0~2011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发现:此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现了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这22 a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完全的随机状态,受其它区域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空间维度探究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的集聚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显著改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地积极作用,并表现一定程度的溢出;政府干预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说明政府部门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表明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基础设施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民营化所占比重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是显著的,因为私有化致使企业的权力下放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中国部分省份土地投入规模过大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全要素生产率在各个地区间溢出的证据出发,各个地方政府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打破目前行政区经济的界限,实现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共赢,最终实现所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3.
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CI、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GEOREF等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对1993—2003年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国家、机构、科学家和期刊,对中国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论文产出、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国际1%顶尖论文数量对比反映中国的科学影响力。结果表明,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论文增长很快,占地球科学相关主题领域论文的比例也比较大,但中国生态学研究论文无论从占国内22个学科论文产出的比例,还是从占全球该领域的比例来说都有较大差距;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研究重点在地球化学、金属矿产和能源的经济地质学,但在环境地质学领域研究相对较少,而国际上环境地质学研究论文的发展已经大大高于传统的地质学论文。  相似文献   
184.
高阶统计量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电磁(MT)测深法中,大地电磁响应函数经常出现个别频点分散、误差棒较大、形态异常等现象,在作反演解释时,许多地质特征难以有效提取出来,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MT的实际应用效能和发展.本文利用高阶统计量方法检验了MT信号的高斯性. 结果表明,MT信号是非高斯的. 根据任何高斯过程,其高阶统计量(高阶累积量,高阶谱)均为零的性质,通过信号的高阶谱恢复功率谱,再由功率谱估算MT响应函数,能有效抑制高斯有色噪声的影响,提高MT资料的处理质量. 从应用效果看,这种方法在抑制高斯有色噪声、提取信号中有用信息方面优于传统功率谱方法.  相似文献   
185.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次波自适应相减这个关键问题,文中首次提出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来实现多次波和一次波的分离(简称ICAAMS). 现有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大都是采用输出信号(一次波)能量最小准则,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技术. 本文提出的ICAAMS采用了输出信号非高斯性最大准则,并利用高阶统计量来表征非高斯性. 简单的褶积模型和复杂的有限差分模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  相似文献   
186.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mputerised development control and approval system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ntrol Department, City Hall of Kuala Lumpur, with stress on the GIS architecture developed within the system. The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7.
EXCEL VBA程序设计及在气象计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结合EXCELVBA的特点进行程序设计,实现自动处理数据,自动生成原始数据报表以及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8.
维护和发展海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为系统梳理我国海权研究现状并探索其未来研究趋势,从CNKI检索1990-2020年篇名为"海权"、"海洋权益"且被引频次大于1的501篇期刊为数据源,运用计量软件BibExcel对其增长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前期增长迅速,目前呈平稳发展状态;活跃...  相似文献   
189.
文章利用1996—2011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是海洋经济提高的Granger原因;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任何一个的变动都会对另一个和自身产生影响,其中,区域经济的变动对海洋经济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正向冲击,且短期效应显著;海洋经济的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尚不显著,必须更加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0.
基于易碎水印的内容完整性认证技术,虽然在医学图像、音频等数字媒体内容的完整性认证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矢量地图数据完整性认证中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缺乏。本文结合混沌映射技术及GIS矢量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易碎水印的GIS矢量数据的完整性认证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验证矢量图形的完整性,而且有效克服了传统密码学认证方法的无法确定篡改位置和程度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