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2篇
  免费   3006篇
  国内免费   2866篇
测绘学   2374篇
大气科学   3394篇
地球物理   1928篇
地质学   10029篇
海洋学   2007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202篇
自然地理   3271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677篇
  2021年   789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770篇
  2018年   515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1387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158篇
  2008年   1308篇
  2007年   1066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786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654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57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12.
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评价指标不相容的问题,减少单一的主客观赋权法所带来的误差,将云模型引入可拓理论中,利用可拓理论能够实现矛盾问题向相容问题转化的特点和云模型具有处理事物双重不确定性的优势并结合理想点组合赋权法对隧道围岩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数据统计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指标组成隧道围岩评价指标体系,用理想点法赋予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构建可拓云模型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其他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减少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克服单一赋权方法的不足,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913.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开采会劣化储层的力学性质,威胁钻井平台、破坏开采井甚至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为探究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特性及开采扰动下水合物储层的力学强度劣化机理,本文搭建了一套含天然气水合物土水-力特性联合测试装置,主要包括:压力室、压力控制系统,注/除气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及人机交互管理系统。该装置可实现不同条件下含水合物沉积物试样的合成,并可开展渗透试验、等向压缩试验、以及不同应力路径下三轴压缩试验测试。以细砂作为赋存介质,采用富气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试样,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水-力特性试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地分析。这些试验结果证实了装置测试含水合物沉积物水-力学特性的功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14.
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场地尺度的地下水污染修复,因其无须外源动力、不占地面空间、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类型、污染羽分布具有差异性,前期场地调查、反应材料的筛选、反应墙尺寸结构的设计对于PRB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PRB修复河南某Cr(Ⅵ)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场地调查、材料筛选、材料反应参数确定、PRB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可为后续PRB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PRB修复技术适用于该场地,铸铁与活性炭混合材料为最佳修复材料;反应门长40 m(反应材料厚2 m,上下游分别为2 m厚砾石层),东西两侧隔水墙长为60 m的U型漏斗-门系统型PRB,可有效捕获并修复污染羽,工程成本远低于连续反应墙式PRB,为该场地修复最优PRB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15.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切割较大,山体陡峭,岩石风化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活跃,降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是这一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16.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54-160
本文选择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研究区,基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岩性、汛期降雨量、人口密度和崩滑密度8个要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龙泉山西翼呈条带集中分布,易发等级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分布,灾害点空间分布与易发等级呈正相关性,信息量模型应用评价结论,可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7.
郑祥凤  丁美青 《安徽地质》2021,31(2):161-164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日益增多,开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不容忽视.本文以六安市规划区为例,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的方法综合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评价,为日后城市建设、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8.
李雪  曾毓燕  郁飞  施刚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6):998-1010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沉积环境导致浅部砂层广泛发育。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城市区域范围的砂土地震液化风险评价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上海市工程钻孔数据,结合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分布与标准贯入试验,建立区域性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上海市进行了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当发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条件下,上海市陆域面积的66.0%将不会产生地震砂土液化灾害,21.8%的陆域面积仅发生轻微液化,只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地震液化等级达到中等甚至严重,占全市陆域面积12.3%;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条件下,随着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整体升高,全市范围内轻微—严重液化区域明显增多,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总面积达到全市陆域面积46.25%。上海市存在砂土地震液化的危险性,但是发生概率较低。研究认为,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上海市的设防烈度偏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同时研究中的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结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合理化改进的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19.
920.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共12个影响因子,并依据评价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赋值,进而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沈抚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沈抚新区以稳定区和次稳定区为主,面积为728.9 km2,占总面积的81.07%,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建议在地下工程穿越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基础和边坡的稳定性。规划的地铁9号线主要穿越次不稳定区和次稳定区。施工带在埋深15~25 m之间,该段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堆积层、泥包砾堆积层与变质片麻岩强风化带及其交接部位,施工带处于地下水浸没带或变动带,其支护比较困难,建议尽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顺利和安全,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降水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