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分布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原油宏观地球化学特点,结合原油沉积环境及成熟度特征划分原油成因类型,分析莱州湾凹陷超压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明确南斜坡油气差异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原油可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沙三淡水型、沙四咸化型和混源型;原油分布明显受沙三中—下亚段下部"超压系统"控制,在超压系统作用下,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以垂向及侧向运移为主;在上覆超压系统围限作用下,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发生侧向运移,斜坡内带原油类型为沙三淡水型;斜坡外带原油类型表现为沙四咸化型和混源型。该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2.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超压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洪  庞雄奇  姜振学 《地球学报》2005,26(2):163-168
物理实验模拟是研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天然气物理模拟实验则是一个研究相对不足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操作和完善可以大大促进中国西部天然气勘探,直接影响着西气东输的国策。本文正是涉及这个领域,选取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成藏模式,对其超压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构造挤压和充气增压是引起克拉2气田超压的主要原因,而充气增压的具体机制则是多级补给,也就是下部的冲起构造作为供源为上部的克拉2构造供气,促使其丰度和压力都升高。  相似文献   
73.
中浅成含矿岩浆的隐爆作用机制与两相分离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物理上讨论了隐爆作用的具体机制,指出隐爆作用的本质是由超压导致相变而发生的一种快速物理反应。分析表明,岩浆上侵至低围压的中浅层环境→气水组分分离并产生气泡→后续岩浆提供高压力梯度而导致超压,即为隐爆作用得以发生的充要条件。模拟实验表明,在隐爆发生的瞬间,岩浆中的多相组分因密度差而发生分离流动,围岩则在爆轰冲击下局部碎裂并气、液化,从而使相关的热液活动及多种成矿作用得以进行,由此形成相应的隐爆角砾岩系列及其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74.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古近系超压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超压成因机理的各种分析方法,从压实不均衡、生烃作用两方面对白庙地区的超压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声波时差曲线表现为两段式线性演化,其拐点深度为3 100 m左右.一方面,白庙地区实测超压顶界面深度约为2 800~3 050m,说明是压实不均衡作用导致了该区超压的形成;另一方面,超压顶界面埋深与生烃高峰深度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3 050 m深度其镜质体反射率R0值为1.0%,说明生烃作用对白庙地区超压的发育亦具有一定的贡献,由此认为,压实不均衡和生烃增压作用是白庙地区超压发育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5.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内油气的生成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七林  孙永革 《地球化学》2007,36(4):375-382
沉积盆地内的超压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半封闭体系,与油气生成、保存关系密切.超压系统内矿物介质、有机质、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有效应力对有机质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了超压对有机质演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具体表现在:(1)压力的影响程度是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函数;(2)超压/压力效应对有机质演化发生显著影响需要达到某一最小值,即门限值;(3)在有机质演化不同阶段发育的超压对生烃的影响不同;(4)同一超压系统内,不同类型有机质对超压的响应具有差异性.迄今,已经建立了超压/压力对有机质演化影响程度的定量化模型,包括化学动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两类.化学动力学模型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压力影响的阀值、指前因子和活化能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相对而言,热力学模型似乎更简单、易用,但其可靠性和普适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由于异常高压对超压系统储层内原油的热裂解反应具有抑制效应,有利于深部高温高压储层内液态烃的保存,因此,含油气盆地深部高温高压地层已成为一个较为有利的石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6.
利用EASR%Ro模型,计算了渤南洼陷沙四段~孔店组(Es4-Ek)的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的演变值。古地温的演变与盆地的构造演化关系密切,抬升剥蚀期地层温度下降,沉降期地层温度升高,地史过程中地温梯度的变化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且再现了渤南洼陷Es4-Ek地史期的超压演化过程。此过程与该区构造演化和有机质生烃增压作用紧密相关,沉积和剥蚀速率及地层地史期的孔渗性决定了早期超压幅度的高低,而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及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决定了现今压力系数的大小。压力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超压积累~破裂泄压~超压再积累~再破裂泄压的反复过程,说明盆地的压力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高压流体的幕式排放。  相似文献   
77.
石油脉群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靖安油田南二区三叠系延长统主力储层里 ,由大量密集、相对短小的规则或不规则脉体组成。脉体为张裂成因 ,具有与近水平的层理大致平行的趋势 ,反映出群脉应该在高的异常超压 (即流体压力不小于静岩压力 )下形成。这种超压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 ,很可能说明当时在致密储层里存在着快速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78.
沉积盆地中超压力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列作用可引起超压力:(1)挤压应力的增大;(2)孔隙流体或岩石基体积的改变;(3)流体的运移或浮力。由于压实作用不均衡,埋藏期间特别是低渗性沉积物迅速沉降期间的负荷能产生相当大的超压力。在构造活动地区,水平应力的改变能迅速产生和耗散大量超压力。与体积变化有关的超压力的形成机理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效的封闭系统。与热液膨胀和粘土脱水有关的流体体积的增加太少,不能产生大的超压,除非有理想的密封体系存在  相似文献   
79.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环境下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姜涛  解习农 《地球科学》2005,30(2):215-220
莺歌海盆地由于独特的沉积地层和温压场特征, 使得盆地内的储层成岩演化也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过程和特点.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内有钻井证实的两种超压体系类型(自源型和传导型) 的对比研究, 阐明了其成因差别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并详细论述了高温超压环境下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 (1) 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控制; (2) 高地温梯度使砂岩的孔隙度衰减较快; (3) 超压保存了一部分原生孔隙, 这是深部储层还具有高孔隙度的最主要原因; (4) 超压通过溶解等成岩作用产生了一些次生孔隙; (5) 流体压裂突破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裂缝, 有效地提高了储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80.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超压发育广泛,基于钻井实测(DST)资料和测井资料,对车镇凹陷地层超压特征及超压与油气的赋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地层发育异常高压,异常压力主要出现在埋深2 100m以下地层中,最大压力系数达到1.78。车镇凹陷泥岩声波时差对地层超压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在超压层段,声波时差明显偏离正常压实趋势,具有较高的声波时差值,通过典型单井泥岩声波时差确定了正常声波时差趋势线,并建立了地层压力预测模型,综合主要超压区域单井预测压力,分析了超压顶界面主要在2 100~3 200m之间,发育单超压系统。剖面上压力体分布特征表明,压力体形成以洼陷深部位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的压力结构。超压对油气运移和赋存起着控制作用,套尔河洼陷油藏主要分布在压力系数为1.6的压力体外围;车西洼陷油藏主要分布在压力系数为1.4的压力体外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