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中浅成含矿岩浆的隐爆作用机制与两相分离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物理上讨论了隐爆作用的具体机制,指出隐爆作用的本质是由超压导致相变而发生的一种快速物理反应。分析表明,岩浆上侵至低围压的中浅层环境→气水组分分离并产生气泡→后续岩浆提供高压力梯度而导致超压,即为隐爆作用得以发生的充要条件。模拟实验表明,在隐爆发生的瞬间,岩浆中的多相组分因密度差而发生分离流动,围岩则在爆轰冲击下局部碎裂并气、液化,从而使相关的热液活动及多种成矿作用得以进行,由此形成相应的隐爆角砾岩系列及其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92.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超压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洪  庞雄奇  姜振学 《地球学报》2005,26(2):163-168
物理实验模拟是研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天然气物理模拟实验则是一个研究相对不足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操作和完善可以大大促进中国西部天然气勘探,直接影响着西气东输的国策。本文正是涉及这个领域,选取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成藏模式,对其超压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构造挤压和充气增压是引起克拉2气田超压的主要原因,而充气增压的具体机制则是多级补给,也就是下部的冲起构造作为供源为上部的克拉2构造供气,促使其丰度和压力都升高。  相似文献   
93.
准噶尔盆地超压系统分布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孔友  查明  钟建华 《地质科学》2006,41(4):636-647
钻井揭示准噶尔盆地超压明显,且不同地区超压出现的深度和层位不同。本文将准噶尔盆地在纵向上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超压系统。上部超压系统顶界受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控制,底界受下白垩统胜金口组控制,构成压力封存箱。中部超压系统的封隔层为三工河组,构成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下部超压系统发育在三叠系及以下地层之中,以白碱滩组为封隔层构成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三者在平面上有不同的分布范围。白垩纪是准噶尔盆地超压形成的开始期,新近纪得到进一步加强。其中,下部超压系统开始形成于白垩纪早期,中部超压系统开始形成于白垩纪中期,而上部超压系统形成的最早时期应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94.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内油气的生成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七林  孙永革 《地球化学》2007,36(4):375-382
沉积盆地内的超压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半封闭体系,与油气生成、保存关系密切.超压系统内矿物介质、有机质、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有效应力对有机质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了超压对有机质演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具体表现在:(1)压力的影响程度是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函数;(2)超压/压力效应对有机质演化发生显著影响需要达到某一最小值,即门限值;(3)在有机质演化不同阶段发育的超压对生烃的影响不同;(4)同一超压系统内,不同类型有机质对超压的响应具有差异性.迄今,已经建立了超压/压力对有机质演化影响程度的定量化模型,包括化学动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两类.化学动力学模型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压力影响的阀值、指前因子和活化能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相对而言,热力学模型似乎更简单、易用,但其可靠性和普适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由于异常高压对超压系统储层内原油的热裂解反应具有抑制效应,有利于深部高温高压储层内液态烃的保存,因此,含油气盆地深部高温高压地层已成为一个较为有利的石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5.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古近系超压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超压成因机理的各种分析方法,从压实不均衡、生烃作用两方面对白庙地区的超压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声波时差曲线表现为两段式线性演化,其拐点深度为3 100 m左右.一方面,白庙地区实测超压顶界面深度约为2 800~3 050m,说明是压实不均衡作用导致了该区超压的形成;另一方面,超压顶界面埋深与生烃高峰深度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3 050 m深度其镜质体反射率R0值为1.0%,说明生烃作用对白庙地区超压的发育亦具有一定的贡献,由此认为,压实不均衡和生烃增压作用是白庙地区超压发育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96.
97.
合肥地区超压密粉土-砂层的性状与地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合肥地区超压密粉土—砂层的分布及其物理力这性质。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对比,综合确定了地基承载力与桩的端阻力。认为可以作为中高层建筑的桩基或箱(筏)基持力层。并对地层时代归属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通过研究区剩余压力的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分析,认为车西地区深层普遍存在超压现象,纵向上超压一般出现在2000多米深处,往下开始时剩余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深度增大,剩余压力值波动较大;在平面分布上,剩余压力等值线呈北东向延伸,与埕南断裂走向基本相同,超压的空间分布与生油洼陷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对超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车西地区超压的形成与区域构造演化中强烈断陷阶段(T6-T2)关系最密切,进入强烈断陷阶段后,车西地区快速沉降,引起地层不均衡压实和有机质生烃作用,是深层超压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深水超压是制约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问题,其中浅水流是对深水钻井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地质灾害。结合南海北部陆坡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基于压实模型的流体压力模拟方法,通过井震联合分析,建立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对研究区现今压力场状态进行模拟,获取了有效应力和超压系数等参数,探讨了沉积压实作用下的浅水流演化过程。通过模拟发现浅水流发育区的水动力特征与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密切相关,低渗透率地层的沉积物加载导致现今压力场具有明显的低有效应力异常和高超压系数,而如果仅考虑沉积压实作用,现有的沉积速率尚不足以维持持续地超压来造成高风险的浅水流灾害,但其泄压过程也是个漫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