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与El Ni(n~)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0年以来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观测资料,并利用 POM海洋模式模拟了赤道太平洋海温对不同类型西风异常的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赤道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可以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但是El Ni(n~)o事件是否能发生,则与西风异常的位置、强度和东移有关.只有当赤道中太平洋(160°E~160°W)出现一定强度的西风异常并较快东移,才有利于El Ni(n~)o发生.  相似文献   
112.
The global rate of fossil fuel combustion continues to rise, but the amount of CO2 accumulating in the atmosphere has not increased accordingly. The causes for this discrepancy are widely debated. Par- ticularly, the location and drivers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CO2 are highly uncertain. Here we examine links between global atmospheric CO2 growth rate (CGR) and the climate anomalies of biomes based on (1986―1995) global climate data of ten years and accompanying satellite data se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four biomes,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tropical savanna, C4 grassland and boreal forest,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anomalies, are the major climate-sensitive CO2 sinks/sources that control the CGR. The nature and magnitude by which these biomes respond to climate anomalies are generally not the same. However, one common influence did emerge from our analysis; the ex- tremely high CGR observed for the one extreme El Nio year was caused by the response of the tropical biomes (rainforest, savanna and C4 grassland) to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13.
El-nino和La-nina事件与新疆月气温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从美国NOAA和英国气象厅获取的较为完备的海温资料的分析以及对El-nino事件和k-nina事件与新疆月气温降水量的合成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在短期气候预测中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研究表明新疆月气温、降水的年度时间分布与海温异常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华北雾霾天气与超强El Ni?o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11—12月,全国接连发生七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其中,11月27日—12月1日的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五天,成为2015年最强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12月19-25日重度雾霾再次发展,影响面积一度达到35.2万km~2.本文利用多种数据资料通过个例对比和历史统计详细分析了超强El Ni?o背景下雾霾天气频发的天气气候条件.其结果清楚表明:2015年11—12月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偏弱,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偏少,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偏南风,大气相对湿度明显偏大,并且大气层结稳定,对流层底层存在明显逆温.上述大气环流条件使得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差,因此在有一定污染排放的情况下,造成了重度雾霾天气过程的频发.由此,超强El Ni?o事件所导致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是我国中东部,尤其华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将其扩展为40个PSRCW样本算例,采用广义乘方及均匀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的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了40个PSRCW样本算例的滞回及骨架曲线,基于概率方法按置信水平为95%的单侧置信下限值确定PSRCW结构的超强系数。随后,选取ATC63规范建议的2组22条近场及远场地震波,对10层PSRCW标准算例进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简称IDA),基于概率法确定了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方法对量化PSRCW结构超强系数影响显著,考虑材料随机性按广义乘方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3,按均匀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73。考虑近场及远场地震波随机性按IDA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别为2.45和2.42。  相似文献   
116.
东亚季风El Niño与中国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廉毅  安刚 《气象学报》1998,56(6):724-735
分析了1951~1995年东亚夏季风、ElNino与中国松辽平原的代表站长春站夏季农作物生长期(5~9月)气温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50~70年代,东亚夏季风偏弱,ElNino增温始于上半年,长春夏季多气温偏低或有低温冷害发生;1980~1995年,东亚夏季风偏强,即使ElNino增温始于上半年,当年长春夏季气温多为稍高到偏高,次年夏季气温稍低,但不致出现偏低和低温冷害。初步分析了典型ElNino年OLR季内振荡特征,研究了ElNino,OLR季内振荡、东亚夏季和冬季风对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影响的某些成因。  相似文献   
117.
1991~1994年El Niño的异常特征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勤  丁一汇  周琴芳 《气象学报》1998,56(5):573-583
1991~1994年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4a多出现正距平。Niño3指数一直为正值。在此正距平背景下,产生了两次振荡和3次ElNiño暖期。在此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在±5°纬度范围内发生了两次负距平的变化,形成了一个狭窄的温度梯度很大的“冷核”,而赤道外的中纬度海洋则持续维持两个正海温距平。这一时期海表温度资料EOF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反映了上述冷核特征。1991~1994年的ENSO事件主要是低频分量发生了较大异常,赤道低层纬向风和高层西风在前期减弱(1991-01-1992-05),后期加强(1992-06-1994-011).无论是海温还是风场的低频分量都表现出一次ENSO循环的特征。因此作者认为,虽然Niño3指数等在这4a多期间均为正值,但是大气和海洋耦合系统的低频变化部分只发生了一次完整的ENSO循环过程。1991年至1992年上半年对应于ElNiño暖位相,1992年下半年至1994年底对应于LaNina冷位相。但是这个冷位相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只出现两次极狭窄的冷核。冷位相的明显“夭折”,而代之以出现两次较弱的增暖,可能与季节内尺度的大气强迫与低频变化部分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8.
The data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EL Nino ev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 very strong in tile tropics (particularly over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El Nino; But the ISO is evidently reduced and the quasistationary system is enhanced after the outbreak of El Nino. A simple air-sea coupled model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iodical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can be produced in the air-sea-coupled system, but the pattern is different from the observed ENSO mode. When there is external (atmospheric) forcing with interannual time scale, a coupled mode, which looks like the ENSO mode, will be excited in the air-sea system. Synthesizing the results in data analyses and th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the mechanism of ISO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exciting the El Nino event can be suggested : The interannual anomalies (variations) of the tropical I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citing El Nino event through the air-sea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19.
张人禾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8,22(4):587-599
通过资料分析,研究了发生在热带西太平洋海表面西风或东风应力异常与El Ni?o事件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应着El Ni?o事件从发生到消亡的过程,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应力存在着从西风应力异常到东风应力异常的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西风应力异常向东传,东风应力异常紧接其后也向东传。本文还根据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建立了理想风应力,并利用简单热带海洋模式,对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应力异常及其东传在ENSO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指出了它们在El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风应力异常通过激发出海洋中东传的暖Kelvin波及其在大洋东边界反射产生的暖Rossby波、以及西风应力异常本身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引起正的海洋混合层扰动厚度异常,导致了El Ni?o事件的发生;而异常东风应力则通过激发出东传的冷Kelvin波及其在大洋东边界反射产生的冷Rossby波、以及东风应力异常本身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引起负的海洋混合层扰动厚度异常,导致了El Ni?o事件的消亡。对于热带西太平洋上风应力异常的形式是东部为异常西风应力而其西部为异常东风应力,并且它们同时向东传时,则大洋东部混合层厚度对异常风应力的响应随异常东风和西风应力的强度不同而不同,它们强度的相对大小对El Ni?o的持续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基于HadISST逐月海温数据,对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区海温场主模态及其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El Niño事件中,东部型(EP)和对称中部型(CPⅠ)发展年,热带印度洋东部及海洋性大陆降水为负异常,印-太海区Walker环流减弱,赤道印度洋为东风异常,根据Bjerknes反馈,东印度洋海温负异常,易形成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PIOD)事件;而非对称中部型(CPⅡ)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事件无相关性。进一步对印-太海区海温场主模态及其组合与中国南部秋季降水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独立EP型、独立CPⅠ型、EP与PIOD组合型及CPⅠ与PIOD组合型四种模态下,在赤道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暖湿气流的作用下,中国东南部秋季降水呈正异常,其中独立EP型、独立CPⅠ型和CPⅠ与PIOD组合型对中国东南部的局地水汽净输入以自西向东的纬向贡献为主,而EP与PIOD组合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西伸,水汽沿副高西南边缘向北输送进入中国东南部,对中国东南部的局地水汽净输入以经向贡献为主。CPⅡ型El Niño事件发展年,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秋季降水异常偏少;独立PIOD事件发展年,中国西南部地区秋季降水表现为正异常,而东南部呈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