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7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831篇
测绘学   574篇
大气科学   2264篇
地球物理   736篇
地质学   912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57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波浪和陆架水入侵等多种动力作用,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颗粒在北面最粗,南面次之,中间最细,东面略粗,西面略细;分选由中部向东、西两岸逐渐变好,但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伶仃洋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泥沙呈现出向西南输运的总趋势;内伶仃洋四周泥沙受各种力作用,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中心区域为最大浑浊带,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淇澳岛以南至澳门半岛以东海域受粉砂和黏土向西扩散影响,泥沙向西运移。大屿海峡及外伶仃岛附近海域为高盐水入侵通道,泥沙向西北运移。  相似文献   
942.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146个表层样的粒度分析,表明该区有5种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为主体,呈斑块状分布,极细砂与粗粉砂是沉积物的主要粒级,普遍分选差。运用"粒径趋势"分析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埕岛海域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研究区的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大致以12 m水深为界,深水区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向岸,12 m以浅海域的沉积物具有离岸的净输运趋势,说明深水区沉积物受冬季风浪作用向岸运移作用显著,12 m以浅海域的沉积物受夏季风浪作用离岸运移作用显著,沉积物运移的季节变化已成为研究区海域沉积物净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43.
空间分析中几种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在精度分析方面比较的不足,从地质统计学、数学函数和几何方法方面分别选取普通克里金插值法、三次样条函数法和距离权重倒数法进行插值精度的比较与分析。文章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选取疏密差异较大的均匀和不均匀离散点数据进行实验,利用三次趋势面模型和MATLAB,ArcGIS,GS+Version...  相似文献   
944.
黑河中上游气象要素单调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玲  王小娟 《地理研究》2011,30(11):2059-2066
分析水文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黑河中上游分布均匀的8个气象站点5个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站点的多年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日最低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对于多年年降水量序列,只...  相似文献   
945.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舻干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946.
依据科学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等级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通过对三期塔里木灌区土壤盐渍化信息数据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该区土壤盐渍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促进了盐渍化的发展;塔里木灌区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和西部,危害重点地区是喀什、叶尔羌河流域等地.并由老灌区向新灌区、中重度向轻度...  相似文献   
947.
近50a来塔里木河干流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塔里木河干流1957-2008年的年径流量监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技术检验和R/S法,对干流年径流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最后运用方差分析外推法和叠加趋势预测模型对干流水文周期和未来径流量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48.
石羊河流域近50 a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Kriging空间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石羊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3.9 h/10a;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春季增加最显著,对年日照时数的贡献率最大,冬季次之。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年日照时数自南向北递增。突变分析表明,1987年为日照时数的突变年。Morlet小波分析表明,石羊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存在8 a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949.
国内水文序列变异点分析方法及在各流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变异点识别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国内水文序列变异点的研究逐渐发展,从最早的使用单一方法发展到由多种方法组成的水文序列变异点诊断系统和对部分方法的改进。同时,各种方法在中国各主要流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使用的方法不同,水文序列时间年限不同,得到的变异点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将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及在各流域的应用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为今后水文序列变异点的方法改进及其在流域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利用1981-2020年安顺市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以及Pettitt突变检验,对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安顺市总共出现大雾1111d,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7.8d;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冬季大雾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44%;大雾主要出现在1月,其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18%,其次是2月和12月。近40年安顺市出现大雾最多的站点是西秀区,其次是关岭县;夏季大雾的高发区是紫云县,西秀区是大雾的低发区,春、秋、冬三季,大雾的高发区是关岭县和西秀区。安顺市大雾日数存在明显的准5a、准12a和准20a的周期震荡,其中准20a为第一主周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全域性。1981-1996年期间安顺市的大雾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1986-1990年期间减少趋势显著;1996年以后安顺市大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2004年以后增加趋势显著;安顺市大雾日数在2003年发生突变,且突变特征显著,突变后的大雾日数较突变前增加了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