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826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629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4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4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四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1957~ 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 4个站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流域春、夏、秋、冬 4季气温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 ,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 :在过去 4 2年里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季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 ,80年代初沿江四季气温除秋季外都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112.
一种V/S和LSTM结合的滑坡变形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变形的产生是坡体自身地质条件和外部诱发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滑坡变形定量预测是滑坡监测预警的关键。传统的基于滑坡累计位移-时间曲线分析滑坡变形的方法,忽略了滑坡变形演化的影响因素,难以对滑坡变形进行准确预测。三峡库区滑坡研究多集中在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和滑坡整体稳定性分析方面,亟需开展单体滑坡综合变形分析。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宏观变形和位移监测数据,利用重标方差(rescaled variance statistic,V/S)分析法对滑坡整体和局部变形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构建考虑库水位波动和降雨滞后性影响因素的可有效利用长期依赖信息的长短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定量预测滑坡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属牵引式滑坡,北东部稳定性较差,西部和后缘相对稳定,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8.95 mm,证明该模型是一种高性能的滑坡变形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3.
根据相关规范,对灵武市体育中心建设过程进行沉降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得到沉降量和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分析,得到该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用于了解工程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114.
许启松 《贵州地质》2024,(1):75-79, 17
本文基于贵州省2022年年度灾情数据,采用自然断点(Natural Breaks)空间数据分类分级方法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Weighted Standardized Disaster Index,WSDI),基于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和4个维度指数对贵州省受灾情况进行了分类分级,并对贵州省自然灾害分布和变化趋势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空间分布来看,贵州省2022年自然灾害分布总体呈北部重、中部轻的规律;从灾害类型来看,洪涝、干旱两种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从灾害时间分布来看,6、7两月灾情最重。  相似文献   
115.
高绍鑫  刘静  常煜 《湖北气象》2022,(4):426-433
利用1970—2019年内蒙古地区110个国家站降水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和非周期循环分析,统计四季和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H)、分维数(D)和非周期循环的平均循环长度,分析降水量变化趋势和记忆周期。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呈增多趋势,其中在东部的偏东地区增多最显著,变化趋势具有持续性特征,持续时间为8 a,但在内蒙古西部的偏南地区和东部的局地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春季、秋季和冬季年降水量的年代变化呈增多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冬季在东部的偏北地区的个别区域Hurst指数H=1,呈现完全预测特征,降水量未来趋势为增多趋势且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3)四季降水量过去的增量与未来的增量都呈正相关,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的持续性最弱,冬季降水量增多趋势的持续性最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记忆长度分别为8 a、8 a、9 a和10 a。  相似文献   
116.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对1961~1990、2001~2030年湖北省逐月气温、降水量的预估值(格点0.5°×0.5°,A2情景),以1961~1990年湖北省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为基准,计算并分析未来30年(2001~2030年)及每10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未来30年湖北省年平均气温普遍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在0.19~0.39℃之间,平均0.27℃,鄂南增温比鄂北快,其中2021~2030年增幅最大,2001~2010年增幅最小;(2)年平均降水量湖北省大部呈减少趋势,表现出南增北减、东增西减的特点,2001~2010年变化不大,2011~2020年绝大多数站点均有不同幅度增加,2021~2030年全省各地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湖北省南涝北旱趋势将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117.
广州地区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春 《气象科技》2014,42(5):922-927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广州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广州地区酸雨年、季、月变化明显,降水年均pH最低出现在1998年,其年均pH为3.43,最高出现在2012年,其年均pH为4.65。降水pH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以前降水pH呈现波动式下降,平均变化率约为-0.14a-1,1999年后降水pH逐年增大,特别是2009年后降水pH稳步增长,平均变化率约为0.03a-1;春季酸雨污染严重,夏、秋季次之,而冬季酸雨污染相对较轻;各月降水pH均较低,pH最高月出现在12月,平均值为4.36,2月pH最低,为3.95。在污染源稳定的情况下,降水强度影响pH,降水量增大时,降水pH越高,降水电导率K也越低;风速越大,降水pH则越高,降水电导率K则越小,酸雨发生频率也越小;风向影响降水pH,出现偏西风时,酸雨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18.
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1961-2003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2个气象站1961-200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洞庭湖流域的气温、降水和参照蒸散量进行趋势与突变分析.从1970年开始,洞庭湖流域经历了一个缓慢而稳定的增温过程,1990s发生突变进入快速增温时期;尤其是是在春、冬季节,这种突变式的增温特征非常显著;秋季持续而稳定增温,而夏季气温并无明显变化.进入1990s,洞庭湖流域降水有明显增多,尤其是夏季降水突变式增加;与此同时,夏季暴雨频率也突变式增大,但是暴雨强度并无明显变化.1900s迄今,参照蒸散量持续而稳定的减少,夏季减少量尤为显著.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驱动洞庭湖流域水循环速度加快,夏季降水增多,而蒸发能力减弱,这是1990s洞庭湖流域洪水频发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19.
文中简述了当今悬沙测试技术的进展,提出了六个悬沙测试领域需要统一认识的基本问题,对悬沙测试技术的近期发展趋势作了简短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0.
长期以来,临港工业区成为拉动世界以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分析临港工业区布局基本条件与一般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对大连临港工业区的布局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进一步在全球重化工业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下,对全市临港工业区建设格局进行了综合论证,并提出大连市临港工业区布局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