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取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的持续性特大暴雨洪涝个例,利用NCAR第二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逐日降水过程及其关键物理因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式的侧边界条件由ECMWF的大尺度分析资料提供,模拟时间为1991年5-8月.模式范围包括东亚地区及相邻海域,水平分辨率为60 km×60 km,垂直方向为23层.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出1991年夏季东亚地区的逐日降水过程,特别是在江淮流域发生的异常降水事件.对一些关键物理变量和过程时空结构的分析表明,大气垂直速度和水平散度的时间演变与江淮流域的5次降水事件一致;形成异常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大气的水平运动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着东亚夏季季风的进退,RegCM2能够模拟出西太平洋副高的南北位置移动。而且,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对水汽输送至关重要的低空急流的逐日变化。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将用于从卫星热红外数据测量海面温度的多波段方法应用到陆面温度的测量,我们通过大气辐射输运模型的模拟计算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所模拟的大气条件和表面温度的变化范围宽得足于覆盖晴天大气性质和表面温度的实际变化,这些变化对陆地来说比对海洋的大。地面高程也作为最重要的地形影响包括在模拟计算中。用频谱发射率的测量值或计算值表征的地面覆盖,包括雪、粘土、沙地和树叶的样品。从统计分析得到的经验反演模型在无云条件下可由卫星三个红外波段测量,较精确地估算陆面温度,在0—40°观察角范围内,其标准偏差小于0.3 K,最大误差小于1K。热红外波段可以是气象卫星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也可以是正被EOSAT和NASA考虑用于将来遥感测量的传遥器,即陆地卫星上增加的热红外多波段或为陆面/海面测量设计的宽视野传遥器(Sea WiFS)。  相似文献   
103.
无结构网格上平面二维水沙模拟的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勇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2002,13(4):409-415
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的算法框架,通过引入跨单元界面法向水沙数值通量的逆风分解,将悬沙与床沙交换以及分组挟沙力计算模式自然地嵌入二维水沙运动方程组的数值格式中,形成高精度、守恒性好的二维水沙有限体积算法。最后,利用该算法对谭江樟州河段的水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复杂条件下河道水沙输运的往复特征和河床变形的动态过程,其精度满足河道工程后效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 全球变网格 模式结果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建立了一个全球大洋变网格环流数值模式, 中国近海的分辨率为1/6°.由模式得出了通过南海和东海开边界的体积、热、盐输运的各月和全年平均值. 所得结果与已有的基于观测所得的体积输运估计值有良好一致性. 结果显示, 通过南海加入印尼贯穿流的体积、热、盐输运值为5.3 Sv, 0.57 PW和184 Gg·s-1, 约占印尼贯穿流的1/4, 表明南海是太平洋到印度洋贯穿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东海的黑潮输运值各为25.6 Sv, 2.32 PW和894 Gg·s-1, 其中不到1/4通过西表岛与冲绳岛之间的水道. 热平衡计算表明, 南海从太阳和大气获得净热通量, 其值为0.08 PW; 而大气则从渤黄东海获得净热通量, 其值为0.05 PW.  相似文献   
105.
潮汐汊道形态动力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抒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2):1237-1248
潮汐汊道是潮流作用占优势的沉积环境之一。潮汐汊道系统的口门水道往往是天然航道,在海港建设上具有重要性。从动力地貌学的观点来看,口门水道形态特征和演化研究涉及多种关键的海岸动力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均衡态下的潮汐汊道的口门过水断面面积与纳潮量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当用传统的O′Brien方法来确定幂函数曲线时,指数n的值变化范围较大,这是由于参与统计分析的部分汊道系统未达到均衡态而造成的;而应用沉积动力学方法,所获的n值稳定在1.15左右,能更好地代表均衡态断面面积。在断面形状上,小型潮汐汊道可以形成宽浅水道中镶嵌次级水道的形态,以适应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过程,提高汊道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小型潮汐汊道具有不同于大型潮汐汊道的时间—流速不对称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在小型汊道的开发和整治工程上具有应用价值。由于口门断面形态是与口门水道和潮流三角洲的整体特征及其动态相联系的,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水动力条件、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过程、水道形态之间的反馈关系,以及与纳潮海湾充填同步的潮流三角洲的生长过程,从而使水道地貌演化能够被定量地模拟。  相似文献   
106.
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分析和计算了吕宋海峡PR21断面最近海洋调查的部分CTD资料和ADCP资料,再一次证明吕宋海峡常年存在纬向流。但对于天气尺度而言,该流型是多变的。根据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数值模式4a(1992~1996年)海平面高度(SSH)的输出值,运用地转关系估计了吕宋海峡纬向流的月平均值。研究表明;通过海峡流入、流出南海纬向流的深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200m以上流速较大,平均流速为50cm/s,最大时达80cm/s以上。500m以下的纬向地转流流速较小,通常小于10cm/s.由大洋进入海峡的入流位置位于海峡的中部和南部,月平均入流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为50cm/s.位于海峡的北部和南部上层海洋的月平均出流,最大流速亦出现在11月,也为50cm/s,这与秋季北赤道流分叉位置最北(15°N),春季分叉位置最南(14°N)有关。上层流入、流出海峡的流量的月平均值分别约为10×106m3/s和5×106m3/s.当东北季风盛行时(从10月到翌年2月),流入海峡的流量远大于流出海峡的流量,两者的差可达8×106m3/s,而在其他季节两者的差仅为3×106m3/s.这说明东北季风盛行时,会有较多的水从南海南?  相似文献   
107.
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净输运趋势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程鹏  高抒 《海洋与湖沼》2000,31(6):604-615
根据对北黄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北黄海西部(渤海海峡区)海底表层底质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本区的细颗粒沉积物主要位于北黄海中部和山东半岛沿岸,大连湾附近,粗颗粒沉积物则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以东和大连湾东南侧海区,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闰度参数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对应性,除庙岛群东侧的砂质沉积,分选较好之外,其它海区的沉积物总体特征是,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系数也较低。山 岛北侧的沉积物具有向东和向东北的输运趋势,西中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向东南并转向东,北部喾物的输运趋势向南,形成了向北黄海中部汇聚的趋势,本碛研究还表明“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在大范围的陆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操作中,使用规则的正方形网格可以较全面判  相似文献   
108.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整治工程前后,北槽洪枯季各测点水沙资料初步探讨了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槽洪枯季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分布自上而下总体呈"低-高-低"的分布态势,中段含沙量较高。洪季北槽各测点潮周期平均含沙量与潮周期平均流速相关性较差,北槽泥沙输运以平流输移为主。枯季两者相关较好,北槽泥沙运动则以起悬输运为主。北槽悬沙输运主要以欧拉输运为主,洪季北槽悬沙净输运率要明显大于枯季。洪季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最为明显,枯季,除北槽上段外,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较小,水沙输运方向较为相近。造成洪季北槽中段潮泵作用及垂向环流输沙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北槽中段滩槽泥沙交换频繁,涨潮流经南槽拦门沙及九段沙滩面后,挟带一定高含沙水体进入北槽,进而造成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输沙明显。  相似文献   
109.
Falls Lake水库内溶解物输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杰  林晶  吴增茂 《水科学进展》2011,22(3):413-420
溶解物在水库内的输运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为研究水库内物质输运的过程和机制,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Falls Lake水库为研究对象,运用EFDC三维数值模型对物质在水库内的输运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示踪物平均年龄和滞留时间的分布以及变化.结果显示:理想状态下,流量决定溶解物的输运过程;实际情况中,除流量外,水库的即时...  相似文献   
110.
东海混浊海域悬沙浓度的三维数值模拟及与观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ECOMSED模式进行了东海混浊水海域三维悬浮泥沙输运的数值模拟,其中水动力模拟中考虑了潮汐,海流(包括黑潮,长江径流等)及风场的作用,输运模型中考虑了粘性泥沙的絮凝、粘性和非粘性泥沙的再悬浮等过程。另外,在沉积输运模式中,增加了波浪的作用,使沉积输运模拟更完善,并与2006年8月份在长江口外海域获得的走航断面及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