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源岩热演化及生烃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地质和地球化学的基础资料入手,分析了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有机质的热化特征,划分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4个演化阶段,确定本区的生烃门限为2650m,生烃主带在3200 ̄4500m,在此基础上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源岩的生烃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2.
辽河群是出露于辽宁省东部的独具特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研究历史悠久.但对有关辽河群变质作用的一些重要问题上看法诸多,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应用P-T-t轨迹理论重新认识这些问题,认为引起辽河群变质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陆碰撞造山带使辽河群俯冲到地下深处;辽河群变质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独特的演化特征;辽河群变质作用与不同规模的构造或不同层次的构造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3.
不同岩性火山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沙坨地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古近纪沙河街组第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巨厚的火山岩,为该区形成火山岩油气藏奠定了成藏条件。由于油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影响着油田生产,因此,经过实验室对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力学性质的试验测试,得到油田生产所需的相关的力学参数及相关的地质信息,为油田勘探、开发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粗面岩以张性破裂为主,玄武岩以剪切破裂为主。这对油田研究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及储层天然裂缝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软化系数的较大波动,表现出地下流体对油层岩石的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文基于近50 a来的辽河口海域的水下地形资料,采用GIS技术手段研究了辽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辽河水下三角洲外缘(蛤蜊岗子滩西缘和南缘、西滩西缘和南缘)出现较大幅度的侵蚀后退;蛤蜊岗子滩东缘淤积外移,南部滩尾东部有北移东偏趋势;近岸浅滩由淤涨变为基本稳定,局部有所侵蚀后退;受蛤蜊岗子滩向东淤进的影响,蛤蜊岗子滩东侧深槽有所缩窄;蛤蜊岗子滩和西滩之间深槽水域出现拓宽变浅的变化趋势。流域来水来沙减少是近年来辽河口水下三角洲外缘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外缘侵蚀泥沙在波流作用下向河口搬运是蛤蜊岗子滩东侧淤积、深槽缩窄的主要原因,近岸边滩人工围垦对水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5.
辽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口生态系统是融淡水生态系统、海水生态系统、咸淡水混合生态系统、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河口岛屿和沙洲湿地生态系统为一体的混合生态系统.由于河口复杂的地貌、水文、物理化学条件,各个河口都具有其独特性,各河口的界定视具体情况而定.河口生态系统主要受物理因素影响,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以改进的DPSRC因果关系模型为研究方法,根据河口生态的特征,建立符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对辽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因果关系模型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河口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系统响应"、"控制")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通过研究得到辽河河口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类,主要污染源是双台子河、辽河及大凌河的陆源污染.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口生态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6.
从排列顺序、基本地层单位、稳定的岩性变化面或标志层、相变、层控矿床、褶皱构造六个方面分析,表明辽河群层序是有序的。辽河群遭受三次变形,即:下降阶段的下部构造层次的变形,有压扁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广域流劈理和区域变质岩;上升阶段的中间构造层次(A)的变形,有重力滑动形成的不协调褶皱、顺层剪切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与层内(片内)褶皱和水平拉张形成的拉伸线理与线状构造;褶皱阶段的中间构造层次(B)的变形,有局部出现劈理的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并存,伴生有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和逆冲-推覆构造。这种两次垂直运动变形和一次水平挤压运动变形的构造模式是决定辽河群层序有序性的构造基础。流劈理不是拉伸、轴面片理、多期构造作用的构造置换等成因机制形成的,而是在垂直压扁下化学成因的产物,可称顺层片理或构造层理。流劈理的成因机制是讨论辽河群层序有序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7.
辽河盆地营口-佟二堡断裂带形成和演化的新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地质资料分析证明,营口-佟二堡断裂带成因机制归因于早期大陆裂谷演化阶段的地幔上涌派生拉张应力和后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引起的右行剪应力的复合作用。大陆裂谷的演化受古近纪古新世房身泡期至始新世沙河街一期(Ef-Es1,大约63.0~37.0Ma.BP)地幔上涌派生拉张应力的驱动,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发生在古近纪渐新世东营期(Ed,大约36.9-24.5Ma.BP),两期构造运动导致了辽河盆地营口-佟二堡复杂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裂谷演化阶段后的右行走滑构造运动使得早期断裂再活动并形成新的断裂。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地质资料分析,辽河盆地古近纪渐新世东营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引起的水平位移大约为4~8km,辽河盆地营口-佟二堡断裂带不仅受到早期拉张应力的强烈控制,而且还受到后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的影响,由此认为,两期构造运动决定了现今所勘探到的复杂含油气构造体系的展布,并导致了该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98.
辽河盆地桃园-荣兴屯地区煤和炭质泥岩成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剥蚀作用与火成岩影响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地史和成熟史恢复,根据工区热模拟资料建立了炭质泥岩成烃模式,在分析国内有关煤成烃热模拟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工区下第三系煤成烃模式,进而对目的层进行了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准确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