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结合中学生天文教育实际,设计了一套远程望远镜系统安装于新疆阿克苏市,能够用作天文教学中的准专业观测和业余天文观测及摄影.系统提供了实时操作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自动化功能,通过新设计的TABLET语言,能够以批处理方式执行观测任务.在安装调试时,利用此系统测量了系统所在地阿克苏三中的白光和Sloan g'r'i'通道下的天光背景.另外提供了一次自动化测光观测实践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12.
《岩矿测试》2010,(2):90
http:∥www.ykcs.ac.cn为适应网络化业务模式的变革,《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实施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专家网上审稿的办刊模式。该系统方便作者投稿、稿件进度查询;方便专家审稿。《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的主要特色是动态、实时、互动,具备读者和审稿专家信息检索、文献引用动态查询、信息发布等众多功能,必将有助于提高论文引用率和显示度。自2009年1月1日,《岩矿测试》的宣传、稿件处理等工作界面以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为主,  相似文献   
513.
临清市农村供水工程起步早,多数供水站没有总表,管网漏水率无法统计,为了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该市进行了水量远程监控的试验研究。本文对此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14.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灵敏度(低噪声)射电天文接收机中. 在低温制冷环境下,其低噪声性能更佳,但对偏置供电系统要求很高,只有在特定的偏置条件下才能得到最佳的低噪声、高增益、高稳定性.本文提供了一套可调试、高稳定、高可靠性、带远程监控功能的可供多级低温制冷HEMT管的偏置电源的设计思路、方法和制作,使在低温制冷状态下的HEMT管能够稳定、安全、可靠地工作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15.
流滑型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沿沟道或斜坡远程滑动和堆积的长条状特殊类型滑坡,常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灾害。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诱发的岷县永光1#滑坡体积约23×104 m3,造成12人遇难。滑坡前后缘高差175 m,总长度1 030 m,高长比值为0.17,属远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和对滑动过程观察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其滑动过程特征、不同部位的滑速及变化情况,分析了滑动机理。受地震作用促发和地形条件等影响,永光1#滑坡经历了2次加速—减速的复杂滑动过程,滑坡首先在前部平台区整体滑动50~130 m,前缘约6×104 m3滑体再沿前部沟道滑动740 m,最大滑距达870 m,滑动总历时约7 h,最大滑速约10.6 m/s,平均滑速0.034 m/s。永光1#滑坡由地震和前期降水耦合作用形成,地震前大量降水的入渗和软化,滑动过程中高含水率滑带土产生高孔隙水压力,甚至导致液化发生,圈闭的沟道地形和滑带土的低渗...  相似文献   
516.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解译、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矮子沟巨型古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运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矮子沟古滑坡的形成条件为:滑坡剪出口与坡脚之间存在巨大的高差,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临空条件;顺向岸坡结构以及坡体内发育的多组控制性结构面是滑坡发生的结构基础;玄武岩系中的凝灰岩软弱夹层削弱了岩体的完整性,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入渗,水的软化作用降低了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地震作用是造成岩体最终滑动失稳的关键因素。该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启程活动阶段。斜坡地形效应使得地震波在斜坡上部表现出异常放大现象,当短时间内积聚的振动能量超过岩土体的强度时,易形成高位滑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拉裂-滑移;(2)近程活动阶段。近3.82×108 m3的滑坡物质高位高速下滑,与矮子沟右岸坡体发生猛烈碰撞后进一步碎裂解体;(3)高速远程碎屑流阶段。碎屑流继续沿矮子沟高速运动约3 km;(4)堆积堵江阶段。滑坡物质最终形成体积为2.73×108 m3的巨型堰塞坝,堵塞金沙江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