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结合2003—2013年以来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酸雨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气象和气溶胶影响因子变化。所得结果表明: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总体呈明显恶化态势,表现为酸雨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相应的酸度(pH值)显著下降;从影响酸雨变化的气象条件看,酸雨的pH值随着降水量增大而降低;垂直不稳定条件是影响酸雨的另一重要方面,酸雨事件出现时通常伴随出现高空逆温,在冬季有99%的事件出现逆温;分析850 hPa的风速和风向情况发现,冬、夏季分别有47%和52%的酸雨事件出现东风或东北风,这可能说明外部的输入性污染物对酸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上海地区酸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宝山及浦东两个气象站的酸雨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酸雨长期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对比分析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宝山站降水总体上呈弱酸性,多年平均pH值为5.21,酸雨率为24%。降水pH值年际变化仅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电导率K值呈明显地逐年上升变化,平均每年增加2.0 μs·cm-1,而酸雨率波动较大,由2004年8%增至2009年48%。降水pH值在冷季较低,暖季较高,电导率K值正相反。浦东酸雨平均pH值4.38,低于宝山的5.08,酸雨率浦东79.5%,远高于宝山的33%。大气污染物SO2、NO2及PM10浓度与酸雨pH值呈负线性相关,而与电导率K值呈正相关。大气颗粒物含量、污染物化学组成、降水量、风向等对降水pH值及酸雨率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3.
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赵艳霞  侯青 《气象学报》2008,66(6):1032-1042
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始建于1989年,最初仅有22个。1993—2005年,一直维持在85至88个,经2006和2007年两次扩建达到294个站。考虑到资料的连续性,本文是以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有系统观测以来(即近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经过客观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的来说,中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也存在小范围的酸雨区。从全国来看,酸雨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南方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就酸雨强度而言,1993—1998年是最强阶段,1999—2002年强度有所降低,2003—2006年酸雨强度重又持续加强,到2006年已达到1993—1998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北方酸雨强度加强非常明显。对于中国区域降水酸度变化的成因,本文利用中国SO2排放量的变化和大气成分本底站降水化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4.
重庆地区近10年酸雨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巴金  汤洁  王淑凤  徐晓斌 《气象》2008,34(9):81-88
利用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降水的pH值资料分析了当年整个地区的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选取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中沙坪坝、涪陵、万县、奉节和巴东5个观测站点1997年至2006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对重庆地区近10年来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降水酸性和电导率的地区间差异较大,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冷季(秋、冬)较暖季(春、夏)要强.西南部降水酸性较强,受污染程度也较严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东北部大多为弱酸性降水,且受污染程度也较轻,但是日趋酸化和污染加重的趋势却较明显,且季节变化尤为明显,其中夏秋两季pH值的明显减小是其近10年来酸化加重的主要原因.涪陵的数据明显不同,酸性降水频率较低,pH值偏高的同时电导率也偏高,2001年前后情况尤为明显,可能受局地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5.
酸雨观测应注意的事项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标准缓冲溶液配制、降水样品采集与存放、仪器使用与维护几方面,分析了酸雨观测注意的事项,并提出避免或降低酸雨观测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江苏省2006年酸雨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统计江苏省4个酸雨监测站2006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得到:徐州、南京的年酸雨发生频率高于常年同期,年平均pH值低于常年同期;常州、淮安的年酸雨发生频率比常年同期偏少,年平均pH值高于常年同期;各站的月酸雨发生频率呈逐月上升趋势,秋冬季酸雨发生频次均高于历史同期.结合同步的气象要素分析发现,降水强度、风、前期气候状况以及天气系统等都与酸雨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桂西酸雨的季节分布及风向频率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1992~2005年百色市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百色市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的酸度(PH值小)较大,其分布特征为夏半年酸雨频率较小,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将各季节酸雨分布状况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发现与地面和高空风向频率、大气环流特征、大气层结稳定度等关系密切。显然,桂西酸雨污染不仅与污染源有关,还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8.
为获取准确的酸雨观测数据,将酸雨观测流程中易出错或疏忽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9.
应用东营地面观测站和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9月—2008年8月的酸雨、环境资料,分析了东营市的空气状况,并讨论了酸雨与空气污染物浓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有关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东营市酸雨频率为55.3%,11月最多,12月最少;酸雨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酸雨的变化趋势与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空气中SO2对酸雨的形成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酸雨频率与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雨量越大,降水的酸性越强;酸雨出现时,风向多在第一象限,风速大都低于3m·s-1;同时,空气中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与酸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呈正相关,SO2浓度与降水PH值、酸雨频率之间的相关概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10.
黄志兴  夏泽雄  彭量 《广东气象》2009,31(5):30-30,34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研究梅县地区近2年的降水pH值、酸雨频率以及气象因子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梅县地区的酸雨频率较高,强度较强;降水pH值的平均低值出现在12月-次年3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气象条件是梅县地区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