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研究随机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辨识问题。在已知时滞的下界和模型阶的上界的假定下,通过使修改的Bayesian信息准则最小化,推导出由多输入多输出CAN模型描述的系统的未知阶与时滞的估计算法,证明了算法是强一致收敛的,且能在有限步内达到其模型结构参数的真值。讨论了当模型的参数矩阵不满秩时减弱条件H’s的强一致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82.
一种二甲基硫化合物硫代甜菜碱(DMSP)成为环境科学和水产科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DMSP是海洋植物产生的渗透调节物质,大量存在于海藻和盐生高等植物体内。含有DMSP的生物体死亡之后,DMSP被海洋细菌的二甲硫醚生成酶降解,生成二甲硫醚(DMS)和丙烯酸。DMS从海洋水面逾出,进入大气形成酸雨;由于DMS能形成云,所以有降低温室效应的作用。DMSP本身则对哺乳动物、禽类及水产动物(鱼和虾)的营养代谢有促进作用。酶学研究表明,动物肝脏中的两种硫甲基转移酶能把DMSP分子中硫原子上的甲基转换出来,提供给机体代谢所需。作为海洋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主要成分,DMSP来源于植物体内的蛋氨酸。研究DMSP的生成变化规律,对进一步了解海洋气候和开发使用新的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3.
福建省酸雨及其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州、邵武及厦门三个主要气象酸雨观测站为代表,通过对1992年1月~2000年12月各场降水的pH值观测资料与对应地面和850hPa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期得到酸雨与天气背景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84.
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府  刘嘉麒  陈晓雨  李晓惠 《岩石学报》2008,24(11):2595-2603
采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开展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斑晶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并具体分析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所造成的重大影响。研究表明,从中生代早期至晚期,燕辽地区火山活动喷出气体及其气溶胶对古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从早到晚表现为:(1)南大岭期玄武质火山喷出的剧毒气体富集S与Cl,它们导致火山区附近地表温度下降和酸雨形成;(2)髫髻山期安山质-粗面安山质火山喷发形成的气体以高含量的H2O和CO2为特征,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引起地表温度上升;(3)张家口期粗面质和流纹质火山作用喷出的剧毒气体富集Cl和F两组分,它们主要是破坏大气臭氧层和形成酸雨;(4)辽西义县期和九佛堂期中酸性火山活动喷入大气圈剧毒火山气体的S、Cl和F含量均较高,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及其气溶胶与火山灰一起导致辽西中生代大量带毛恐龙和孔子鸟等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并形成化石层。本文从火山气体及其气溶胶对古环境影响的角度初步分析了辽西地区出露大量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5.
陈善炳  李涛  陈叶婷 《山东气象》2018,38(4):122-127
利用2006—2015年泰山气象站的降水pH、电导率、降水量和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量和风向风速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变化范围为4.31~4.99,酸雨发生频率达到69.3%;pH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趋于5.60(中性);5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pH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月均电导率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泰山降水期间盛行西南风,在南风和东北风条件下,酸雨出现频率最高且酸性最强,这主要是风速风向因素和人为排放源分布共同导致的。近10 a泰山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减弱,酸雨频率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保护泰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6.
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苗  刘敏  王凯  柳晶辉 《气象》2016,42(7):857-864
本文利用湖北省32个监测站2007—2014年及宜昌、武汉站1990—2014年酸雨逐日监测资料,对湖北省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68,属于弱酸雨等级;自2008年开始全省酸雨强度不断减弱,2007—2014年期间持续为弱酸雨等级,pH低值区主要位于三峡河谷地区及鄂西部分地区、鄂东南西部及南部;年均酸雨、强酸雨频率分别为69.5%、24.4%,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强酸雨频率自2009年开始呈现明显减少趋势,酸雨频发区主要位于南部大部地区及鄂西北东部;年均电导率为50.3 μs·cm-1,主要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分布型;湖北省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2005年以后酸雨强度趋于增加,2006—2012年持续为强酸雨,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宜昌酸雨强度、降水污染程度均高于武汉;另监测显示,湖北上空NO2含量分布范围呈现扩散加重趋势,武汉地区SO2呈减少趋势,NO2呈增加趋势,这种变化有可能导致湖北省酸雨类型逐渐从硫酸主导型向复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7.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观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丹东市区酸雨的评估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丹东市区酸雨pH值空间分布较均匀,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降水pH值最低,且酸雨频率最高。不同级别降水量与降水pH值相关关系较大,雾有利于增强降水酸度。丹东市区出现酸雨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降水前期和降水期间地面风速对酸雨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850hPa的24h变温、降水前12h的风向及降水时的风速对丹东市区降水pH值影响较大,酸雨的850hPa主导风为偏南风;逆温和K指数对酸雨污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8.
福建省区域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2014年福建省邵武、福州、永安和厦门4个气象观测站的酸雨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区域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强酸雨变化特征,并对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7—2014年福建省降水年平均pH值为4.64—4.97,达中度酸性标准,pH值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降水酸度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强酸雨发生频率呈下降的趋势。邵武和福州地区为酸雨高发区,邵武地区降水酸度最强,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最高,2011年后两个地区降水酸度均减弱,强酸雨发生频率均降低;厦门和永安地区为轻酸雨区,永安地区全年基本无强酸雨发生,由于两个地区酸雨发生频率增加,累积酸雨量比例增大,2012年后两个地区降水酸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福州、厦门和邵武地区月酸雨变化均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冬春季酸雨污染较重,夏季酸雨污染偏轻;永安地区则相反,秋冬季降水呈碱性,春季有轻微的酸雨污染。2007—2014年福建省降水月平均pH值4.50的概率分别为:永安地区0.0%、厦门地区4.2%、福州地区29.2%和邵武地区42.7%,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市致酸污染物排放、酸性物质的省际输送、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是造成福建省区域性酸雨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9.
190.
对不同酸雨条件下水稻土Cd释放的研究发现,吸附态Cd释放的过程可以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2个阶段。采用常见的动力学方程和本文创建的反三角函数方程,对淋滤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反三角函数方程对多种酸雨条件下水稻土吸附态Cd释放过程的拟合度最佳。此外,多项式方程也能较好地描述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