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无锡梅雨期湿沉降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艳  刘端阳  彭华青  周彬  赵兵 《气象科学》2016,36(4):547-555
利用2008—2014年梅雨期间酸雨观测资料及2014年6月16—27日降水个例加密采样资料,结合大气污染物资料分析了近7 a无锡梅雨期酸雨特征,研究降水过程中空气污染物、p H值、电导率的变化及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无锡市梅雨期酸雨年平均p H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降水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气体浓度变化受其自身日变化及排放源影响大于雨水的清除作用;样品的p H值、K值每个过程变化并不一致,K值变化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大致保持一致。降水、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大于对气体浓度的影响。长时间连续降水时,降水对颗粒污染物的清除存在极限。小时雨量在0~0.5 mm时,降水对颗粒物浓度做负清除,其值反而略有增加;小时雨量在0.6~5.0 mm时,降水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做正清除;小时雨量达到5.1 mm及以上时,对PM_(2.5)和PM_(2.5-10)做正清除,对PM_(10)做负清除。降水对SO_2有稀释清除作用;对NO_2的稀释作用取决于其开始浓度值;对CO、O_3的清除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镇江市酸雨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镇江市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对影响酸雨发生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酸雨年、季、月平均pH值均较低,酸雨强度均较大,春季和秋季是酸雨的高发季节。由降水量、风向、逆温及外来污染源垂直输送等气象要素对镇江市酸雨的影响可知,镇江市强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较高;NE、SE和E这3个风向对镇江地区酸雨的总贡献率超过50.0%;华北、华东、湖南和湖北地区是镇江市酸雨发生的可能外来污染源;低层(925hPa及以下高度)出现逆温时,更易出现酸雨,且逆温层厚度均较深厚;逆温温差的强度与酸雨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即温差越大,pH值越低,酸雨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23.
宋绵  龚磊  王新峰  李甫成  马涛 《地球学报》2018,39(5):581-586
兴国县浅层地下水为各城镇和农村的主要饮用水源,浅层地下水中酸性地下水(p H6.5)分布范围占全区面积的1/2,区域地下水酸化现象较为明显,已成为该地区安全用水问题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于2017年启动了兴国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于768组地下水现场水质测试和80组相关水化学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兴国县偏酸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pH6.5的偏酸性地下水分布普遍,主要分布于花岗岩类裂隙水中,地下水pH值受当地酸雨影响明显,与酸性土壤分布吻合,与含水介质类型密切相关,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pH值增大。本研究对正确认识偏酸性地下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促进城镇农村居民安全用水,为预防地下水酸化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应用衢州市2006—2016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衢州市酸雨的年季、月季的时间变化和强度变化特征,并且分析了降水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16年,衢州市平均每年酸雨日数为41.2 d,2006—2011年间,年酸雨日数逐年下降,从2012年开始年酸雨日数大幅度逐年上升,2015年达高峰期。以3月份发生酸雨频率最高达22%,8月份发生频率最低为2.6%。各等级月际分布走势基本一致,均为2—4月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盛夏7—8月发生频率最低,而中度酸雨有所不同的是,1月份发生频率相对其他两个等级的明显低。衢州市年降水量与酸雨次数自在2014年后成正比关系,月降水量与酸雨发生次数相关关系与季节有关。衢州市降水量和酸雨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生规律为连续晴朗日后的降水酸度为强酸,连续阴雨日的降水酸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5.
长沙向南,八面山。 “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可见其高,其主峰高度在2000以上,但具体高度还有争议。  相似文献   
26.
1986年6—7月在上海地区进行了酸雨综合观测试验。本文从所得资料分析讨论了有关SO_2浓度、云水pH值与化学组分的垂直分布。地面雨水pH位和化学组分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等。并探讨了上海地区酸性降雨的来源及成因。  相似文献   
27.
桐庐Ⅰ型和相山S型两类碎斑熔岩对比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以浙西桐庐I型和赣东北相山S型碎斑熔岩为代表,对两类不同成因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系统对比。桐庐I型具有相对贫SiO_2(<68%)、相对富Na_2O、贫K_2O(Na_2O/K_2O>0.78)、低的Rb/Sr(<0.9)和I_(Sr)(t)值(0.7060)以及高的ε_(Nd)(t)(>-6.0)等特征,表明源区为基性变质火成岩;相山S型含岩浆结晶的富铝矿物石榴石和红柱石,具有相对富SiO_2(2>68%)、低的Na_2O/K_2O(<0.78)、高的Rb/Sr(>0.9)和I_(Sr)(t)值(>0.7100)以及低的ε_(Nd)(t)值(<-6.0)等特怔,其源区为变质沉积岩。  相似文献   
28.
大气酸沉降     
大气中不同来源的酸性物质转移到地表面的过程,称为酸沉降。它包括湿沉降(酸雨)和干沉降。酸沉降不仅是个大气环境问题,而且包括了全部水域,地球的土圈和生物圈。可以说“环境酸化”是能最完整地表达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 PH值小于5.6的各种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1892年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在其《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酸雨”术语。当今已是酸沉降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29.
Shen  ZL 束龙仓 《世界地质》1991,10(1):156-157
不同地球化学环境中化学元索相对富集和不足而引起地方病的问题在地城广阔的中国是十分严重的。高氟浓度的地下水覆盖面积巨大在中国北部地区几乎到处可见。大约有5000万人饮用这种高氟浓度的地下水,其氟的最大含量达40mg/L,至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水资源已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污染,中国42个城市55个地表水供水水源的监测显示58.5%的水NH-N超标,23.4%NO_3-N超标,33.3%挥发酚超标,41.9%悬浮物超标。中国地表水的污染超过80%。大量的污水,渣滓和有害工业废液排进上起Dukon下至上海的长达3500km的长江河段上。其它河流也逃脱不了这种灾难,沿着美丽的松花江,由于吉林省三大化工厂含汞废水的排入,使饮用河水的人体内汞的集聚量达16.5mg.大大超过了每50kg体重10mg汞的界限。  相似文献   
30.
中国酸雨     
沈照理  杨永强 《世界地质》1991,10(1):157-158
长江以南地区的酸雨大约90%的pH值均小于5.6,特别是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贵阳市。这两个市酸雨的平均值分别为和4.14和4.02,两市酸雨的频率均在80%。另一方面,中国北方城市很少出现酸雨。在1981年~1983年间北京降雨的年平均pH值均高于7。中国北方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有酸雨。青岛是典型的例子,在1981年~1983年间,青岛降雨的年平均pH值分别为6.4,4.98和4.13,其每年降酸雨的频率分别为16.7%,98.3%和87.5%。酸性雨水中离子浓度排列如下:SO_4~(2-)>Cl~>NO_3~->F~-,Ca~(2+)>NH_4~+>Na~+>Mg~(2+)>K~+。酸性主要有由硫酸引起。有些地方为何硫的氧化物污染严重,酸雨却很少,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城市,可解释为:酸雨的形成不仅与空气中SO_2污染有关,而且与大气中微粒的特性有关。北方非酸雨区的北京与南方严重酸雨区的贵阳的情况就是例子。这两个城市大气中微粒的平均初始pH值为8.2(北京)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