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6篇
  免费   944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测绘学   851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1318篇
地质学   1381篇
海洋学   45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40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3篇
  1954年   9篇
  1949年   2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重力流水下扇由四种岩相组成:1.砾岩相,属水下碎屑流沉积;2.砾质泥岩相,是多成因的;3.砂岩相,系高密度浊流沉积;4.粉砂岩泥岩相,为低密度浊流和正常湖泊沉积。细分为十五种亚相。岩相的空间配置关系表明水下扇是由突变性洪水事件(和水下滑坡)-水下碎屑流-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的重力流系列形成。本文对重力流沉积从层序结构、沉积体形态、岩相变化和构造控制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2.
新疆叶城-西藏狮泉河重力剖面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西藏狮泉河-新疆叶城的剖面重力测量成果,对该区的大地构造、地壳厚度以及均衡信息进行讨论。结果认为,研究区内藏北与羌塘构造区地壳厚度平均为70km,到昆仑褶皱区,地壳厚度大致以8°的倾角从南向北呈现由厚变薄的大梯度带,进入塔里木盆地边缘,厚度大致为50km.根据均衡信息的分析,本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藏北与羌塘的均衡补偿区;昆仑褶皱带的正均衡异常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负均衡异常区.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引起的均衡上升运动与构造力引起的结果相比是非常微弱和从属的,并属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983.
重力垂直梯度测定是应用地球物理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性课题。研究重力垂直梯度(以下简称垂直梯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与变化,可以增加对地球重力场和地下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的了解。1982-1984年,我们在研究垂直梯度测量原理和  相似文献   
984.
旋转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固体潮理论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庆鹏 《地震学报》1990,12(3):282-291
根据Wahr 1981年提出的理论,导出了计算旋转弹性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相应的计算程序.为了显示旋转和扁度对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影响,计算了东经120°不同纬度处的旋转弹性椭球地球模型(1066A模型)和G-B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计算结果表明,旋转和扁度对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4×10-8 m/s2、0.2ms和0.5×10-9.   相似文献   
985.
本文首先对任丘~保唐~沧州一带的重力复测资料进行了拟稳平差处理、地下水和地形变改正,然后对该区1986年以来出现的重力场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任丘~保唐~沧州一带仍存在着+60~+80×10_(-8)m/s_2的高值异常。并认为该异常主要由其深部变异因素引起,故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6.
987.
现在联系到研究洞穴位置的工程问题来回顾确定洞穴和矿井位置的地球物理方法。其成功与否受到某地施用某方法的穿透力和分辨率所限。如今可看出只用单一物探方法绝对不可能得到与洞穴位置有关一切问题的答案,但对一特定问题施用多种方法会有一定的进展。我们建议对大部分标准物探方法来说,要探的洞穴埋深应小于其有效直径的两倍。有效直径的概念在本文可看出是很重要的。因为洞穴和矿井的存在就影响围岩的物理性质;结果其异常区要比洞穴本身所产生的异常区大得多。所以要探索洞穴和矿井的研究顺序不外乎:室内关于文献资料、图件和航片的研究、野外物化探普查、钻探或山地工程检查、再评查再钻探这么一套。  相似文献   
988.
作者以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丰富的重力流沉积为例,借助非牛顿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对重力流运动的特点和类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重力流运动的特点是:具层移(流)运动、有旋性、挤压性、涡旋性、惯性、颗粒上浮性、颗粒下沉、颗粒碰撞、剪切作用和下切作用。重力流可分为:滑动流、混合流、碎石(屑)流、颗粒流、液化流和浊流。  相似文献   
989.
重力场的潮汐变化观测及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我国武汉超导重力仪长周期序列潮汐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力场潮汐变化特征,精密确定了地球潮汐常数,讨论了重力观测中的海潮负荷和大气效应问题;根据地球自由核章动在周日重力潮汐观测中的共振效应确定了自由核章动的复本征周期和品质因子Q值,研究了极移重力效应;并对进一步利用重力潮汐观测研究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0.
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机制一直都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学者们提出和发展了多种岩石圈变形模型,而存在多种模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壳及岩石圈结构认识不足。本文主要针对SinoProbe-02项目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全长400多公里的宽角、折射地震数据及重力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和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可明确划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上层为沉积层,龙门山断裂带以西大部分区域被三叠纪复理岩覆盖,而在龙日坝断裂与岷江断裂之间出现了密度为2.7g/cm3的高速异常体;向东靠近龙门山地区,沉积层厚度逐渐减薄。中地壳速度变化不均一,而且变形强烈;若尔盖盆地和龙门山断裂带下方出现明显低速带;中地壳在龙门山西侧厚度加厚,在岷江断裂下方和四川盆地靠近龙门山断裂带地区附近厚度达到最大。莫霍面整体深度从东往西增厚,最厚可达56 km。本次研究得到的地壳结构和密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地壳厚度和物质组成不足以支撑龙门山及邻近地区目前所达到的隆升高度,因此四川盆地刚性基底西缘因挤压作用产生的弯曲应力也是该地区抬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