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3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3255篇
大气科学   847篇
地球物理   988篇
地质学   567篇
海洋学   444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458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选取河南范县及邻区2008年1月~2015年9月M_L≥2.0地震78个,用双差定位法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定位的震中主要沿聊城-兰考断裂带呈NE向分布,较此前更集中。重定位后的震源深度82%位于7~8km,也比此前更集中。在此基础上,用CAP方法研究了该地区2008年以来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Ⅰ的14个地震中有11个地震震中分布呈NE向,这与用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方向一致。此外,这14个地震中有9个地震的P轴方位在50°~100°,均值为75°,这与华北地区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的地震活动与聊城-兰考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962.
云南地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b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伟 《中国地震》2016,32(1):54-62
通过联合使用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资料,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7127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考虑到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用VELEST方法获得云南地区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基于反演模型用双差法对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836个地震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滇西地区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用精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计算云南地区b值,从b值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b值随深度逐渐减少,且在9~10km深度时,b值变化最为明显,可能表明云南地区中强震孕震层主要位于9km以下;同时,盈江5.8级地震序列b值的三维空间分布显示,主震发生在高低b值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963.
随着WLAN的普及,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方法逐渐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虽然,其中基于位置指纹的定位算法研究相对广泛,应用效果较好,然而现有的指纹定位方法或系统仍存在以下3个问题:① 离线阶段的数据标定和定位模型的训练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消耗,使系统很难得到实际应用;② 真实环境中WLAN信号波动呈现高动态性,采集的数据存在显著的时效性,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有效定位保证;③ 实际环境中AP设备变动频繁,导致训练数据与定位数据特征维度不等长,造成模型失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众包数据的模型更新方法,通过不断融合增量数据,使定位模型保持实时有效。该方法主要包括半监督极速学习机(SELM)、具有时效机制的增量式定位方法(TMELM)和特征自适应的在线极速学习机(FA-OSELM)3部分。基于上述方法,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众包数据的室内定位平台系统。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模型训练阶段的数据采集工作量,有效提升模型训练速度,并且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64.
提出一种高精度的钟差加密方法。采用历元间差分载波相位观测值,得到高精度历元间相对卫星钟差,并应用这一相对钟差产品对IGS 5 min钟差进行加密,获得30 s采样的“高频度”钟差。与数学插值算法相比,该加密算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加密误差在0.03 ns以内,且不同稳定度的星载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65.
在分析强震地震波信号幅频特性的基础上,采用GNSS信号模拟器,设计具有强震地震波特点的正弦轨迹,从载波相位原始量测数据和定位结果两个层面分别评估两款GNSS接收机(Trimble Net-R9和NovAtel OEM628)高频(50 Hz)观测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在地震波高频动态条件下,两款接收机的载波相位和定位结果都出现了明显误差,测量精度随正弦运动频率的增加而恶化,Trimble Net-R9接收机尤甚。  相似文献   
966.
以水汽辐射计(WVR)精确测定的天顶方向延迟值作为参考,评估Saastamoinen、GPT2、EGNOS、UNB3M四种常用对流层模型在上海地区的改正精度;并将WVR观测值及以上4种对流层模型计算的对流层延迟值作为真值应用到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中,评估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比较发现,GPT2模型的对流层改正精度比其余3种要好,其天顶干延迟(ZHD)的偏差均值与中误差分别为-0.11 cm、±0.75 cm,天顶湿延迟(ZWD)的平均偏差与中误差分别为-2.34 cm、±7.67 cm;和传统的PPP结果相比,采用WVR对流层观测值的定位精度提高了16%。  相似文献   
967.
推导了联合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和天文导航的月球车定位计算公式,并利用嫦娥三号(CE-3)实测数据分别解算VLBI单独定位和联合天文导航定位的月球车定位结果。结果表明,联合定位相对于单独VLBI定位,提高了天文导航的定位精度,改善了月球车的定位精度;同时,联合VLBI和天文导航定位也保障了月球车定位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8.
对系统间偏差的成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各项改正后残余误差对系统间偏差估值的影响可归结为与卫星编号和广播星历更新相关。提出一种新的顾及参与解算卫星构成的系统间偏差估计方案,新方案能够在仅有4颗多模GNSS卫星可见时提供可靠的位置服务。  相似文献   
969.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了解其气候学特征对于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5年的2332个高密度逐月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3种常见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暴、闪电、冰雹)在年、季、月尺度上发生日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雷暴、闪电和冰雹发生频率分别为39.23 d/a、20.56 d/a和1.07 d/a;雷暴和闪电主要发生在夏季3个月,雷暴日数7月最多,闪电日数8月最多;冰雹主要发生每年5~9月,6月发生频率最高;雷暴和闪电的高发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青藏高原也是雷暴的高发区域之一;冰雹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中西部山地,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则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雷暴和冰雹出现频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冰雹和海拔高度有更好的对应关系,二者增加速率分别为2.87 d/500 m和1.80 d/500 m,表明地势高度对这两种强对流天气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沉积相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罗汉洞期在缓倾斜坡带发育河流相一辫状河三角洲相一湖泊相沉积。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C,C1/C2+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罗汉洞组地层中的烃气源于三叠系上统湖相生油岩系中的油型气。通过综合剖析赋存于罗汉洞组中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还原蚀变特征和铀矿化关系,论证了罗汉洞组的褪色蚀变(漂白)是渗逸到该层位中的酸解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诱发蚀变的结果,论述了沉积成岩作用期间在辫状河三角洲相中发生铀初步富集,提出沉积相组合与油气还原蚀变带的空间配置是后期铀矿化空间定位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