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3篇
  免费   915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3246篇
大气科学   847篇
地球物理   972篇
地质学   566篇
海洋学   440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441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甘肃遥测台网2013年7月22日至9月22日的震相观测报告,对2013年7月22日07时45分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Ms 6.6地震的地震序列进行双差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序列呈北西向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地震分布长度约10 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断层面向西南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余震区存在一条向西南延伸的余震带,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推测可能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的反冲断层.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小尺度微震活动监测的需要,本文基于DFP优化算法以传感器监测到时和计算到时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进行微震震源位置定位,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DFP算法可用来进行地震定位,其定位结果受计算初值影响较小,而受走时误差和波速误差影响较大。通过野外微震观测实验研究,证明DFP法定位精度较高,适用于小尺度微震活动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基于闪电甚高频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本文采用了一种三维空间单元网格化提取闪电通道并计算其长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定位辐射源点进行聚集处理,继而进行通道提取后,可比较准确地得到一次闪电的三维通道总长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设计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定量给出了该方法的误差不超过10%。利用实验室得出的单位放电通道长度产生的NO量与气压的关系,将其应用到不同高度上单位闪电通道长度产生的NOx量。基于该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雷暴过程中11次负地闪和59次云闪的通道长度和其产生的氮氧化物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地闪平均通道长度为28.9km,云闪平均通道长度为22.3km;一次地闪产生的NOx量平均为1.89×10^25分子数,一次云闪产生的NOx量平均为0.42×10^25分子数。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线路矢量数据实时采集和同步压缩应用需求,本文提出具有高压缩率、低失真度特点的累积偏移实时压缩算法(CORC Algorithm)。算法突出对弯曲极值点和距离偏移的感知,创新性地提出累积变向点和累积变向拐点的弯曲极值点探测方法,提出距离累积偏移临界点的线路偏移快速判断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算法对方向连续偏移的敏感度和对摇摆偏移的高压缩率,提高线路矢量数据实时压缩的高保真性。累积偏移实时压缩算法在高限差阈值情况下仍能有效发现各类弯曲极值点和距离累积偏移临界点,在O(N)时间复杂性和O(1)空间复杂性下取得高压缩率、低失真度的理想压缩效果,实现了线路采集的零延时同步压缩。应用定时、定距两种采集策略生成的线路矢量数据集,与垂距法(VD Algorithm)、分段道格拉斯-普克法(Subsection DP Algorithm)进行实时压缩性能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累积偏移法作为实时压缩方法,与上述两种主流实时压缩算法相比,在压缩实时性、压缩率失真度平衡、限差阈值可控性3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同等压缩率情况下,累积偏移压缩算法失真度普遍降低达10%,且压缩率与失真度的平衡性受限差阈值取值和线路轨迹特征影响最小,可实现线路的定位采集、实时压缩、同步网络上传,在交通、旅游、探险搜救等领域的实时定位监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闪电定位仪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仪系统所提供的多站综合定位资料和单站定位实况资料,结合9210系统所提供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以及T 213和日本的数值预报等资料,在做出24h降水预报的基础上,用闪电数据、云图等资料可制作未来3h降水预报。根据3h预报对作业点的作业条件进行指示,从而可为人影作业服务。经过试用验证表明,研究结果对人影作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单台地震自动定位网格搜索法及其MATLAB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个地震台站三分向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进行单台地震自动定位的网格搜索法。该方法以台站为中心,建立辐射状网格,按可变震中距步长和方位角步长进行搜索。对一个检测到的地震事件记录波形,对每个震中距,计算预测波形特征函数与记录波形特征函数的互相关函数值,选其最大值对应的震中距;对每个方位角,合成沿径向和沿横向的波形分量,并计算P波段的径向绝对积分值与横向绝对积分值之差,选其最大值对应的方位。对于选定的方位,如果合成的径向分量与记录垂直分量乘积在P波段的积分值为负,则取该方位角为震中相对于台站的方位角,否则该角要加上180°。在MATLAB环境中对该方法的基本步骤进行了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 1°N,115°~118°E范围内1980~2 0 0 0年的2 0 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 .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 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998.
甚低频电磁法在柴胡栏子金矿间接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老矿山资源危机迫切需要经济有效的找矿手段,在矿区外围寻找新矿段,增加开采储量.甚低频电磁法(VLF-EM)是可以选择的对象.在具备甚低频电磁法应用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下,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且结合矿区地质研究控矿规律及矿体赋存规律,从而有效地圈定掩盖区异常地质体及其产状和展布方向,预测矿体空间赋存部位,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水口山矿田矿床定位模式及找矿远景区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从水口山矿田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及矿田构造岩浆作用分析入手,阐明了矿田内两大成岩成矿系列:Ⅰ与燕山中期中酸性侵入类有关的中温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铅锌铜银硫矿床,Ⅱ与燕山晚期英安质次火山-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铅锌金银矿床.讨论了两者间的时空关系,分析了控矿因素,总结了矿床定位模式,并结合地物化遥资料进行了矿田内找矿远景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GIS的体系结构与全面社会化应用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GIS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动力主要来自于应用需求的牵引和相关的IT技术的推动。本文主要从应用需求的变化对GIS体系结构的影响,以及包括Interbet、移动通信与定位、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等IT技术的进展对GIS的推动两个方面,对近年来GIS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