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57篇
地球物理   278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基于河池市2008年1月—2015年10月的闪电定位资料和高程、坡度等地理数据,分析地闪密度、强度分布与地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密度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闪电强度随着纬度、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经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分别考虑地理参数的影响下,海拔高度与闪电密度、强度分布的相关性最大;基于闪电密度和强度随地理参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利用信息熵法计算得到与闪电定位资料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的下垫面落雷风险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962.
王成芳  陈华  刘冲  余佥贤  王昊 《气象科技》2016,44(5):828-833
MOV作为压敏型电涌保护器(SPD)的主要防雷元件,依据IEC 61643的规定,其通流能力是反映SPD防雷性能的重要指标,故通常用标称(最大)放电电流来衡量MOV通流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MOV的标称放电电流就是衡量MOV的通流能力最佳参数,为了更为准确地研究SPD的防雷性能,需要对MOV通流能力的衡量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分析。通过详细分析通流能力的本质含义,引入能量资源(安秒资源)的概念,区分了MOV的标称(最大)放电电流与通流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利用MOV的能量资源(安秒资源)来体现器件的通流性能,更符合MOV的特征,优化后的衡量方法对于SPD防雷性能的精确定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3.
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闪电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监测资料和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对京津冀地区闪电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工观测的雷暴总数与闪电定位系统观测的总地闪数值不同,但二者时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面人工雷暴观测受观测规范的限制,主要反映雷暴日的概念,对比而言,闪电定位系统观测的地闪更接近实际闪电的分布。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为7.8%,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不同。各月正地闪分布相对均匀,与总地闪和负地闪不同,但总地闪、正地闪和负地闪的日变化特征无明显区别。京津冀地区地闪高密度区集中出现在山脉与平原过渡带和海陆交界处。  相似文献   
964.
利用1973—2013年嘉兴地区6个站点雷暴日逐日观测资料和2007—2013年浙江省闪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探测的云地闪电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嘉兴地区雷暴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兴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9天,其中最少为嘉善县的26.4天,最多为桐乡市的32.5天,雷暴天气在中国均属中雷区。雷暴日数年代际差异较大,呈逐年下降趋势,海宁市下降最为明显,每10 a减少1.1天左右。年雷暴日数存在12 a左右的短周期和32 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信号,在12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振荡特别明显。雷暴日数月变化主要呈单峰型,7月份各地的雷暴日数均处于全年的最高值。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上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加。地闪中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97%,6—8月是地闪的高发期。地闪频次日变化呈单峰状态分布,13—19时为地闪多发时段。地闪密度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桐乡和海宁东部、海盐南部及嘉兴市区为地闪密度高值区。  相似文献   
965.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和大气环流季风气候,是全省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每年所造成的损失严重。本文基于2005~2014年的闪电监测资料,分析了凉山州地区闪电的年、月、时变化及闪电密度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凉山地区闪电活动以负闪为主,占94.43%,正闪仅占5.57%;各县市正、负闪次数差异明显;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相对较高区域主要分布自北向南以雅砻江、安宁河谷沿线的冕宁、越西、喜德、西昌、盐源、德昌、会理等县区域为主;6~9月为发生闪电的集中高发区月份,发生闪电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86.53%,6月为闪电最高频发峰值,部分县闪电活动月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闪电时频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化;总闪强度主要集中5~30KA以下,累积概率为86.14%,其中5~20KA的闪电强度概率最高,平均为76.24%。   相似文献   
966.
消雷器电晕电流的测量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言穆弘  华贵义 《高原气象》1995,14(1):121-128
迄今为止,“消雷器”产生的电晕电流及其“消雷”机理尚有争论。本文利用一种“消雷器”实测电晕电流和电场强度,并根据一次闪电后地面电场恢复特征,从理论上估算了恢复时段内电晕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即使在电场恢复到较为稳定的时刻,测量值仍比理论值约大一个量级,而理论值和地面自然尖端产生的电晕电流在量级上相当,“消雷器”产生的电晕电流不会高于自然尖端的作用。此外,“消雷器”结构(强局地表面电场、较大电晕有效面  相似文献   
967.
人工触发闪电与植物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丽霞 《高原气象》1998,17(1):95-100
通过对人工引雷试验中进行诱变处理的植物(补血草)进行形态与细胞学观察研究,探讨了人工触发闪电导致植物发生突变的可能机理。认为人工引雷试验可作为一种物理因素或刺激条件,在植物的诱变育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8.
多通道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万胜  刘欣生 《高原气象》1998,17(1):101-105
阐述了8通道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硬件集成、操作控制及波形分析程序设计。在1997年甘肃平凉人工引雷试验中首次取得了微秒量级的闪电放电电流、电场变化、磁场等参量的同步资料。利用该系统还可对记录的闪电波形进行分析和多种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969.
魏婷 《陕西气象》2003,(6):27-27
1 提高计算机自身的抗扰能力计算机通信系统遭受雷击损坏调查发现 ,在同一建筑物内或相邻建筑物内的计算机局域通信网络遭受雷击损坏的情况最为严重 ,其中以计算机同轴网络适配卡的损坏数量最多 ,其次是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接口适配卡。因此 ,计算机制造厂商有必要提高易损部件的抗扰能力。2 合理综合布线雷害现场勘察发现 ,大多数遭雷击的计算机网络所在建筑物屋顶有铁塔或避雷针 ,针体与建筑物主钢筋连接 ,并利用主钢筋应下泄入地中。在雷击放电时 ,建筑物内部产生较大的瞬变空间电磁场 ,由于计算机多采用总线制同轴网络 ,网络各工作站与…  相似文献   
970.
12 太阳的发电机过程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呈气态,热得足可以导电(也就是等离子体),它比任何具有永久磁性的物体都要热得多。因此,太阳黑子的磁性一定是电流产生的。19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