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3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和捕捞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水产业的整体发展,文章基于水产养殖和捕捞的耦合机制,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二者的发展水平和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生态和社会角度,水产养殖和捕捞具有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2007-2016年水产养殖和捕捞的发展水平总体向好,协调等级从极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二者协同效应增强;水产养殖和捕捞的关系是动态的,须把握"度",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2.
针对海南省台风、洪水灾害频繁的特点,论述了海南省防洪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该系统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3.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李鹤  张平宇  刘文新 《地理科学》2007,27(4):486-49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目前尚未成熟,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的概念出发,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状况经历了从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过程,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发展大致呈“V”型趋势变化,“九五”时期是协调状态由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过渡阶段,1997年以后环境与经济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对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因素将长期制约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4.
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库防洪调度的信息化主要是借助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 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采集基础数据,构建数字化水库防洪数据管理平台和水库虚拟三维环境。在该平台和环境中,以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水库流域的水雨情及洪水的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增强防洪调度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表明,通过RS、GIS技术建立的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系统能够为水库管理者提供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制定与分析、防洪调度决策等方面的强有力的、科学的辅助支持。本文结合厦门"汀溪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系统"的实际研发,探讨了RS和GIS技术在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阐述了天津海河流域3维可视化应用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设计及使用的关键技术。海河流域3维可视化应用系统(HH-VRGIS)是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运用了现代GIS技术,先进的3维虚拟仿真可视化技术,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水文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查询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对海河流域的信息化管理,水资源的科学化调度和汛情及时准确的模拟和仿真做了基础研究。实践表明,该系统设计先进,界面友好,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城市淡水系统的富营养化风险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多种物理、生物和化学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富营养化湖库的治理当中,以期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生物量。经证实,在未有效降低营养盐来源的情况下,这些手段的效果有限。而在发展中国家,控制营养盐来源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本研究旨在分析某一高营养盐负荷的沿海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风险,以期确认通过水利调度来抑制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的可行性。该案例水库为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该水库2009至2012年期间的库内五个点位的水质数据被用于进行案例分析。水质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该水库的建设期为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水库未曾与长江口发生水体交换。该水库的试运营期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正式运营期为2011年1月至今。在运营期间,库内与长江口的水体交换逐步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被用于评估该水库的营养状态变化情况,该指数是通过数个代表性水质指标计算得到。库区的TLI指数峰值在2009年夏季可达51,在2011年夏季可达55,超过TLI指数的富营养化阈值50。TLI的谷值32出现在2010年的夏季。水质观测期的其他时段的TLI指数均可保持在50以下。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在2009年和2011年夏季由于过量的营养盐负荷和藻类水华迅速恶化到富营养化状态。水库在2010年和2012年均未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和藻类水华,这是由于2010年期间水库缺少营养盐输入,2012年期间水库调度充分地置换了库区水体。库区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均通过文中的观测资料和数据分析进行展示。经分析表明,通过潮汐涨落来充分置换库区水体的水库调度手段是一个极为经济有效的抑制高营养盐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57.
王桂荣 《地下水》2022,(2):269-271
以宝鸡市凤县嘉陵江草店村杨家坪防洪堤防工程为例,对工程除险加固中的主要施工方案、重点内容及主要施工工艺特点、流程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施工实际,通过坚持实施规范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及时地消除该段河道安全隐患,提高河堤防洪能力,确保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有效改善当地环境。分析成果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58.
59.
三峡水库汛期控制水位及运用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郭生练 《水科学进展》1990,31(4):473-480
随着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陆续建成投运,三峡水库的水文情势和功能需求与设计条件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仍维持固定的汛限水位运行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求。本文通过辨析三峡水库设计阶段汛限水位的设置条件,挖掘流域洪水特性和洪水遭遇规律,论证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 三峡水库设计推求的汛限水位145 m的适用条件是应对流域性大洪水,而流域性洪水发生概率小且特征明显,可以通过水文水情分析提前预判。② 根据流域洪水类型、洪水分期和遭遇规律,预判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时,三峡水库6月初至梅雨期结束汛限水位按145 m设置,从梅雨期结束后逐渐提高水位,8月20日后过渡到155 m。③ 在考虑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和气象水文预报的配合下,正常年份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155 m上下浮动,并考虑提前蓄水。④ 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不会增加防洪风险和库区淤积风险,对中下游江湖关系和水文情势有利,可显著提高发电、航运、生态保护和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60.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显著地改变了河川径流及洪水的时空分配过程,直接影响下游断面的设计洪水。本文综述水库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提出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重点探讨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和基于Copula函数的最可能地区洪水组成法,比较各种方法的实用性;推荐采用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指导水库调度运行,建议进一步加强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理论和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