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884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对济南市空气污染物PM10中度以上污染日的地面、高空气象条件做统计分析,得出:沙尘造成的PM10中度以上污染主要与蒙古气旋和强冷空气活动有关,表现为风力大,相对湿度小,气温和气压变化明显等特征;非沙尘造成的PM10中度以上污染主要是天气形势稳定、污染物不断累积的结果,出现时间有相对连续性,表现为风力较小、相对湿度大、气温和气压变化不明显的特点。从地面气压场上可分为弱气压场、弱倒槽或倒槽型、均压场型三种形势。此分析为济南市中度以上污染日的预报提供了帮助,并可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82.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实况图和数值预报产品T213资料,对阿勒泰地区2008年4月17—19日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欧洲脊与极地小高压同位相叠加并顺转,脊前东北风带建立并加强,引导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东北气流西南下到西西伯利亚低槽中,使其斜压性增强,迫使横槽转向强烈发展东南压;格林兰岛低压东移,侵袭欧洲脊西北部,使欧洲脊向东南衰退,促使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大举南下,造成北疆地区的强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983.
2008年6月6日广东西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引发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较大.通过对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找到暴雨发生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历年常规资料,对引起横县产生暴雨的主要降雨时间、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85.
2009年7月3~6日南宁市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单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3~6日南宁市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受低涡、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而引起,西南季风云涌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和充沛的不稳定能量直接造成南宁市大范围的强降水,暴雨过程中的多个条件基本符合南宁市低涡暴雨模型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86.
2009年3月28~29日茂名地区连续两天出现局部性冰雹天气,针对预报上的难点,局部性和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局部的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是由于高层小波动东传,地面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动力场表现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以及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风切变造成的;另外单站各种不稳定性指数的异常变化以及小尺度风矢量变化也有利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7.
利用2008年6—8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2008年夏季山东省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88.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各种物理量参数的分析,对2007年2月7日02-20时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大暴雪过程是在大尺度环流系统稳定条件下,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同时还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地形等因子在暴雪天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9.
从一次反气旋的生消演变分析陕西初夏连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皓  刘宇  黄宝霞 《气象》2008,34(5):58-63
连阴雨是一种重大天气,特别在"三夏"中出现时.初夏(6月)连阴雨在陕西历史上并不多见,大约3~4年发生一次,且多在关中、陕南出现,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概率极小.2007年6月,陕西出现了一次长达7天的连阴雨天气.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这是一次反气旋环流的生成-维持-消亡过程,陕西位于此反气旋的底部,偏东(南)气流为连阴雨持续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整个过程都有垂直上升运动;稳定持久的蒙古低槽和高原低槽是造成陕西连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高原低槽前部的偏南风气流和蒙古冷空气前部的偏北气流在35°N以北河套附近辐合,是形成陕北干旱区连阴雨的主要原因.过程前期,东亚"双阻型"的建立是陕西多雨时段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990.
“0703”东北暴雪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华锋  金荣花 《气象》2008,34(4):30-3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的模拟结果,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地区罕见暴雪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和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产生和维持是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干冷空气侵入是产生暴雪的触发因素;北上低涡东侧的偏南气流携带来自东海和南海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直抵东北地区,是产生东北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