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是近年来该区油藏评价新层系,分析砂岩中自生矿物特征对储层致密化机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长3油组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3.35%,渗透率为4.90×10-3μm2,为低孔低渗透致密储层,目前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技术和手段,研究自生矿物的含量、类型、分布及成岩共生序列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绿泥石包膜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后期孔隙式充填降低了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伊利石易堵塞孔隙喉道,导致储层物性变差;高岭石沉淀往往与长石溶解伴生,局部溶蚀作用强烈;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镜下溶蚀现象少见,对储层的发育有破坏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边和自生晶粒占据了大量孔隙空间,同时石英也增强了岩石的抗压能力,对孔渗影响不大。总体上,长3油组自生矿物胶结对储集物性起负面效应,是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
依据多元地学信息的复合叠加,对陇东地区黄土地层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弥补了传统方法根据岩性、成因划分地层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使划分地层更加细致和清晰,各工程地质特征属性具有唯一性,该方法对区域地质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工程地质对比分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3.
李国宝 《地下水》2018,(5):135-137
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为我国典型的黄土地貌发育区,结合甘肃省白龙江引水工程,对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与工程关系密切且具有湿陷性的中更新统(Q2)离石黄土及上更新统风积(Q32)马兰黄土地质特性进行分析,针对湿陷性黄土分布、厚度、变化规律和研究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通过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黄土湿陷性随深度增加湿陷性逐渐减弱;湿陷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比变小而逐渐减小,一般干密度≥1.42 g/cm3或孔隙比小于0.9的黄土,基本上无湿陷性;湿陷性黄土主要存在地基湿陷变形和黄土边坡稳定问题,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和防水措施、合理设置开挖坡比和马道,采取坡顶、坡面及坡脚排水等措施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结果对陇东地区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质勘查程度高,煤炭资源丰富。据近年来煤炭地质勘查及煤层气参数孔等资料,对主要可采煤层煤8储层从含气性、储层压力、渗透性及等温吸附解吸/吸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煤储层裂隙较发育,总体渗透率为中等,属常压、欠饱和储层,煤层含气量最高可达11.51m^3/t,虽然整体含气量偏低,但存在煤层气局部富集的现象,据此提出和盛-荔堡、付家山等5个远景区。  相似文献   
95.
陇东黄土塬区地裂缝灾害的调查表明,在该区不断发生的地裂缝灾害实际上是在黄土构造节理的基础上,黄土潜蚀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黄土塬区边缘一种特有的地质灾害现象,其形成除受黄土构造节理控制外,还受黄土本身的湿陷特性及塬面坡度、降水强度、地面硬化等条件制约。本文在灾害现状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塬区地裂缝灾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6.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巨厚黄土覆盖区,黄土层厚度高达200多米,多次波发育,地震反射波能量极弱,信噪比低,处理中静校正问题较为突出。为保证目的层反射波的能量和高频信号,采用了多井大药量组合激发方式及5个60Hz检波器串接组合接收方式,排列采用大偏移距,以克服近道面波及声波的干扰。资料静校正选用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及初至折射静校正,选用了多道统计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以保证空间上各地震反射道之间的均一性。通过上述技术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地质效果,基本解决了巨厚黄土覆盖区有效波能量不足及资料处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60~2001年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陇东南4市31站的降水实况资料、及4个代表站的15~40 cm的地温资料,用11种物理量设计了86个初选因子,将预报区域分东、南、西3片,将天气环流分4型,采用判别分析方法求得陇东南暴雨初级判别函数3个、二级判别函数12个,构成暴雨的动力统计PP预报模型。回检情况,初级预报判别在正例概括90%~93%暴雨日的情况下,排空率可达63%~68%;二级动态判别东片、南片性能较好,预报技巧基本在60%以上,其中东片辐合气流型可达80%以上,西片整体要差一些,但相对于暴雨的实际预报水平,12个函数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用2004~2005年7月实际资料检验,模型预报技巧可达39.3%;试验运行,模型解释应用T213数值预报12 h、36 h的资料,对2005年6月30日至7月2日陇东南出现的暴雨有较好的反映,两方面都说明了模型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