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周劲松  赵澄林 《沉积学报》1999,17(12):747-751
根据多种资料在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划分出8个准层序,对每主导以序作了详细的描述,它们大多与自然伽玛曲线对应良好,且均为米级规模,顶部我炙含膏云坪微相,反映持续暴露的语气充分,认为它们是由他旋回作用形成的。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准层序内δ^13C值先升后降,并且由于其形成的早期和晚期石膏和石盐含量各不相同准层孔隙度和残余含盐量逐渐升高。准层序内南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也导致酸不溶物含量逐渐降低。岩石的  相似文献   
32.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中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4段,白云岩相当发育,岩石类型多样。按成因可以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成岩白云岩两大类型,它们在岩石结构、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白云石化机理上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3.
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及相关影响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陕甘宁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从气候方面分析研究它的贫困影响因素.探讨扶贫措施有着现实的意义。采用陕甘宁地区1971~2000年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0379℃/a的速度递增.20世纪90年代以来递增幅度更大,且冬季增温尤其明显。降水以1.0639mm/a的速度递减.但80年代有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却成明显下降趋势。因此,20世纪90年代成为陕甘宁地区近30年间最暖干的时期。气候的日趋暖干必然对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负而影响并导致该地区贫困现状的加剧.因此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气候因素,找出相互关系,制定合理的方法措施是陕甘宁地区扶贫项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4.
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口坝与滑塌体混合区”四段微相组合区。文中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的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刻画,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箱-钟形叠加式和钟形叠加式3种;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以河为主的“坝上河”、以坝为主的“坝上河”、连续式“河上坝”和叠加式“河上坝”等4种亚类;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和叠加河口坝;将河口坝与滑塌体组合划分为坝顶滑塌和坝底滑塌,并讨论了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5.
李志刚 《地理科学》2000,20(2):139-143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导向的协调一倾斜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36.
优选多种人工增雨技术,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探测装备和技术方法,应用新的催化工具与方法集合形成完整的、适合陕西特点的、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人工增雨体系。包括综合探测系统、播云催化技术、资料采集传输系统、作业指挥系统、作业效果评估、人影专业数据库,以及优化的增雨作业系统。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泥质岩直接盖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连续施加压力至300MPa,所获孔喉中值直径、中值压力、变异系数、喉道半径、频率分布及其渗透率贡献等参数都表明,泥质岩直接盖层具有中等以上的封闭天然气的能力,具有孔喉中值直径与最大进汞饱和度呈正比;与中值压力和变异系数呈反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陕甘宁盆地延长统区域裂缝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统由于受到水平挤压和隆起等多期应力作用,形成了4 组区域裂缝,其中东西向和北西向裂缝以及南北向和北东向裂缝分别属于共轭剪切裂缝,它们分别在燕山期北西西向挤压和喜马拉雅期北北东向挤压运动中形成。由于受地层非均质性影响,该区中北部主要发育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裂缝,而南部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缝。区域裂缝系统控制了延长统储集层渗透性的差异,对油气运移及开发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企业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能为园区的优化布局与企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依据。基于企业的微观视角,在对已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杨凌、渭南、吴忠、银川、定西、天水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从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园区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受4个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综合影响;从表象来看,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直接效应强度依次是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地理区位>园区环境;从本质来看,地理区位的差异性形成了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两者又经连锁通道形成了产业环境的差异性与园区环境的优越性,从而对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总体效应强度依次是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园区环境。  相似文献   
40.
朱创业 《沉积学报》2000,18(1):57-62
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为确定和预测烃源岩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有机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划分为三个层序,并探讨了每个层序中沉积有机相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呈显出一定的规律性,在盆地西部及南部的较深水层序中,沉积有利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在垂向上变化不大,有机碳含量为 0.0 8%~ 0.1 8%。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海侵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及局限台地D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2 %~ 0.2 5 %,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局限台地D相和蒸发台地E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7%~ 0.49%,反映出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的高位体系域是烃源岩分布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