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区分出了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湖潮坪、潮道-湖潮坪、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湖泊等沉积类型,阐明了各自的沉积特征。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展布、充填演化与南北两侧的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晚石炭世西缘拗拉槽重新复活,形成以潮道-湖潮坪沉积为主的海湾充填,充填受基底和盆缘断裂控制;早二叠世东西部海水汇合,本区统一于华北陆表海中,形成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浅水三角洲交互的含煤沉积;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陆表海萎缩,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充填,形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二叠世晚期陆表海消亡,本区转化为内陆坳陷,形成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充填。砂储层发育取决于沉积环境,空间展布受控于古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42.
陕甘宁交界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陕甘宁交界区域测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及部分台网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的EMR方法,对1970年以来该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逐步下降,模拟、"九五""十五"阶段Mc分别为ML 2.3、ML 2.2、ML 1.6,2015年以来Mc维持在ML 1.3左右;"十五"数字化改造后,Mc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性,但整体低于ML 1.8。  相似文献   
43.
利用陆相层序地层学观点 ,首次对陕甘宁盆地灵盐定地区侏罗系层序及沉积体系进行了划分、对比 ,认为本区可以湖相泥岩的底界及广泛发育的稳定煤层作为准层序的边界 ,并讨论了准层序组内各沉积体系的特征及纵向演化。从而认为本区延安组内部由低位体系域向湖侵体系域演化 ,最终经高位体系域后 ,导致湖泊填积、消亡。最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形成于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44.
针对当前建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采用一般的变量选择方法不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逐步回归的时空地理加权变量选取方法。通过引入Akaike信息法则为变量的取舍准则,基于逐步回归,利用陕甘宁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变量与人口分布关系进行实际性能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逐步回归法、向前引入法和向后剔除法。  相似文献   
45.
杨奎  文琦  夏四友  赵茹 《测绘科学》2019,(7):67-73,81
针对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规律对区域粮食安全等问题,该文采用变异系数法、修正后的耕地压力指数及GM(1,1)模型,对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蒙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耕地压力呈现减小趋势,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并可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及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进一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6.
陕甘宁盆地马家沟组可划分出3 个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所组成,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盆地基底构造对层序地层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盆地中部发育浅水层序,在盆地西部及南部则发育较深水层序。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生储盖组合最佳,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7.
陕甘宁盆地延长统区域裂缝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统由于受到水平挤压和隆起等多期应力作用,形成了4组区域裂缝,其中东西向和北西向裂缝以及南北向和北东向裂缝分别属于共轭剪切裂缝,它们分别在燕山期北西西向挤压和喜马拉雅北北东向挤压运动中形成。由于受地层非均质性影响,该区中北部主要发育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裂缝,而南部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缝。区域裂缝系统控制了延长统储集层渗透性的差异,对油气运移及开发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泥质岩直接盖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连续施加压力至300MPa,所获孔喉中值直径、中值压力、变异系数、喉道半径、频率分布及其渗透率贡献等参数都表明,泥质岩直接盖层具有中等以上的封闭天然气的能力,具有孔喉中值直径与最大进汞饱和度呈正比;与中值压力和变异系数呈反比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陕甘宁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接受了近2000米的上三叠-下侏罗统沉积。上三叠统延长组属于稳定大型内陆湖盆沉积,具有生油,大面积含油的基本地质特点,而形成工业性油藏的地质体是发育在湖盆东西两侧的三角洲沉积体。  相似文献   
50.
针对目前陕甘宁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找矿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所存在的不同意见,本文从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准则和前人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认为六盘山断陷和天环向斜南部不仅具有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而且显示出了良好的成矿前景,认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砂岩型铀成矿区域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