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3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根据贵州省近8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30年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从灾害易损性的角度出发,以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评价指标。对贵州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形成贵州省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某一地区雷击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情况既与该地所处的雷电环境特征有关,也与该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利用TRMM卫星等资料,运用统计与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川南的一次暴雨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降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闪电发生在对流区域,有少数闪电发生在层云区域,并进一步分析了两个时刻的MCS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发现处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MCS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对闪电与85.5GHz的亮温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闪电发生在低亮温值区域,负地闪在低亮温区域相对分散,在高亮温区域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993.
根据贵州省近8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30年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从灾害易损性的角度出发,以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评价指标。对贵州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形成贵州省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某一地区雷击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情况既与该地所处的雷电环境特征有关,也与该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太阳能热水器雷电灾害事例的理论分析,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和特点,从直击雷防护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两个方面对其防雷措施进行阐述,采取太阳能热水器室外、室内部分均与内墙主筋进行等电位联结的方式,消除洗浴室设备之间的电位差,将引入室内的雷电流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95.
模糊层次综合法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以及在雷电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建立一种区域雷电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某国际会展中心为例的评估结果表明,方法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遵义市14个国家气象站1978-2013年雷暴日数据和2006-2020年的ADTD雷电定位数据,叠加遵义市基础地理信息(包含县边界、水系分布等)、人口、GDP等数据。以致灾因子评估方法为理论基础,叠加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遵义市开展雷电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显示:遵义市雷击密度致灾因子区划结果较高,高危险性区域主要集中在市行政中心及赤水中西部;强雷电密度、地闪强度两种致灾因子高危险性区域分布较为零散;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区划中,高危险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市行政中心、仁怀及桐梓部分区域,该高危险性区域同是人口分布密集,GDP较高的区域,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需加强该区域雷电灾害物防、技防、人防能力建设,以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97.
侧击雷防护是高层建筑(含超高层)雷电防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第二类防雷建筑为例,结合电气几何模型和雷电流特性,分析了高层建筑侧击雷的雷电流幅值范围及其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建筑物越高,雷电侧击概率越大,且与建筑物高度成指数关系增长;建筑物越高,发生雷电侧击的雷电流幅值范围越大。基于此,讨论了防雷工程中常见的侧击雷防护技术问题,为高层建筑的侧击雷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的新兴发电产业。近年来,以"渔光互补"为代表的水上光伏发电系统发展显著,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设传统光伏电站土地资源稀缺等难题,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为了防止和减少雷电对水上光伏发电系统造成的设备损害和人身伤害,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分析所在地的雷电环境特征及雷电危害途径,结合水上光伏发电系统的布置形式和结构特征,提出综合性雷电防护方案,采取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装置来预防直击雷危害;综合应用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屏蔽及合理布线、安装电涌保护器来有效减少雷电过电压,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对光伏发电系统造成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贵州省铜仁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贵州省气象局闪电定位仪资料,对黔东北2013-2015年5-8月对流性降雨过程中的雷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单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反映雷电活动的雷达产品特征量,得出该区域雷电预警阈值。结果表明:35.0 d Bz回波顶高(ET)突破-10℃层高度和25.0 d Bz回波顶高突破-20℃层高度这两个指标预警效果较好,成功预警率POD为0.99和0.96,预警提前时间Tw分别为23和17 min;回波顶高大于9.0 km预警雷电发生,预警提前时间为11 min;垂直液态水含量可以作为雷电预警的必要条件,其值介于5.0~15.0 kg·m-3。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四川省雷电监测网和川西高原甘孜、马尔康两个大气电场观测站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川西高原甘孜、马尔康两站多次典型雷电天气过程大气电场特征,得到大气电场正负变化过程会大多相互部分抵消,雷电对电场平均值影响不大,雷电天气过程电场值波动围绕分析周期内平均值上下起伏呈窄幅波动。同时,高原雷电出现条件电学特征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高原每次雷电过程持续时间较平原短,但出现雷电过程频率高于平原地区;二是高原产生击穿放电电流幅值较平原低而击穿电场强度较平原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