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1篇
  免费   919篇
  国内免费   1554篇
测绘学   446篇
大气科学   4351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845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1.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沈世贤 《四川气象》1997,17(3):56-56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市、州气象局还在继续使用711测雨雷达来进行人工防雹增雨和灾害性天气监测。由于该设备基本上都是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生产出厂,除天线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晶体管外,其余主要元件全是电子管。经过这么多年使用,老化相当严重,至使整机参数性能下降,各测试  相似文献   
113.
713,714CD天气雷达线路设计特点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713、714CD天气雷达线路设计的特点,在可靠性,可维修性及雷达定标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今后雷达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4.
利用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资料,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Ze与雨强I关系式,定量测量了对流云的降雨强度,并利用我省57个站点的地面自记雨量计实测资料进行了误差分析。对由于Ze-I关系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采用多点基准雨量计校准法作了订证,提高了雷达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5.
发射机是全机核心部分之一,一旦出现故障,雷达便处于瘫痪状态。本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较严重故障;电源电压输出不正常;予调器G2“热短路”引起R11、R14烧焦,使无予调脉冲输出;调制管低效及接线板JX-5软击穿,造成磁控管振荡下降;电缆2CT5接触不良,导致+1250V电压偏低等故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着重介绍故障原因诊断和检修方法,这对维修经验积累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6.
侯淑梅  路西曼 《山东气象》1997,17(2):18-20,24
主要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20日东营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雹云回波的特殊形状和跃增阶段,跃增是冰雹云与雷雨云回波的一个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17.
118.
透地雷达测量的生产解释,不仅需要对地下介质中的电磁波发射,传播和散射有准确了解,而且还需要具备有关介质中不同靶体异常反射特性的精确知识,透地雷达响应和测量剖面图经常是根据由地下介质简化的理论模型中电磁波传播的数值模拟和理论估计以通过理想化的目标对比和几何条件来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在可控制的试验条件下实行野外试验在验证透地雷达系统操作性能以及在实际地质构造中提供数值测量方面是有效的。在罗马大学“拉萨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