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青海近30年来霜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线性趋势和单相关法分析了青海高原33个气象站的物候期及气象资料,结果表明:青海高原1978~2007年初、终变化趋势存在明显推迟、提早的区域性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初大部分地区明显推迟,终大部分地区明显提早,无期绝大部分地区明显延长.少部分地区终对气温负相关显著,对降水正相关显著.部分地区初对气温正相...  相似文献   
32.
33.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梁玉霞 《四川气象》1999,9(3):61-62
在气象学理论上,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是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其形成条件要求地面和近地面物体冷却到0℃以下,且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容易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市各测站均存在),有时地面最低温度略高于0℃也出现了。甚至于有时天气现象记录中有时当日时面最低温度达1℃或略高于1℃。这似乎与气象学理论发生了矛盾。为得到明确的解释,本人查找了近几年来全市各测站冬季各月的地面观测记录。经过认真分析、判断,初步认为(在排除人为读数误差的…  相似文献   
35.
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12—202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温江站常规探空资料等,统计了双流机场、雪及相关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双流机场指挥中心提供的2018年除冰记录,统计分析双流机场、雪天气对运行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流机场出现时,气温多在04时下降至20 ℃,07、08时降至05 ℃,相对湿度多在04时达到95%并维持,天空状况为少云到多云,平均风速00时后多在 1 m/s以下;双流机场雪(含雨夹雪)出现时,700 hPa气温平均为-12 ℃,850 hPa为-5 ℃,925 hPa为0 ℃,地面平均气温24 ℃,平均露点温度04 ℃,0 ℃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00 m;07—08时出现00 ℃以下低温,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会对运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6.
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杜世州 《气象》2014,40(7):852-859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级。验证结果表明,虽然春冻害的发生受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低气温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冬小麦拔节前后不同品种春冻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在冻监测预警业务中应用。用该指标进行冻发生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为轻度冻频发区、重度冻基本不发区,冬小麦春性品种春冻高发区比半冬性品种明显偏南,可用于指导冬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减轻春冻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37.
浅谈的形成条件和观测要点,为提高地面观测员的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胡容 《河南气象》2003,(1):46-46
第一 ,和露记录勿混淆。秋末初冬时节 ,气温日较差大 ,在 0℃以下的晴朗清晨 ,易形成 ,但日出后气温升高 ,融化成露 ,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记露。为了避免误记 ,观测人员应在日出前观察一下天气现象。第二 ,勿漏记结冰。由于初冬早上气温变化快 ,不稳定 ,在 7:30巡视仪器时注意蒸发皿是否有结冰 ,在 7:45 - 7:48观测天气现象时一定要再看一下蒸发皿是否有结冰 ,并轻轻晃一下蒸发皿或用铅笔碰一下水面 ,这样在有很薄的结冰现象时也容易发现 ,不至漏记。第三 ,提前选择好测量积雪深度的地方。选择的地点要求平坦 ,并保持其自然状态。第四 ,…  相似文献   
39.
2004年春季(3~5月)全省大部地区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无大范围冻害,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大部地区夏收提前,冬小麦喜获丰收。季内虽然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大风、晚冻、高温及干热风天气,但对农业生产影响较轻,气候条件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