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盐湖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如何有效地从盐湖卤水中提取资源元素,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过滤膜仍然具有稳定性差、耐腐蚀性差、高离子截留率与高水通量不可兼得等短板,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力学性能优异,过滤性好的新型膜材料;二维材料因其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在筛选分离领域展现了巨大优势。通过将碳纳米管编织进过滤膜、化学修饰编织石墨烯带边缘、或纳米压痕技术处理编织过滤膜等方法可以调控过滤孔尺寸以实现离子筛分,这种编织过滤膜在保障孔隙率的同时,膜强度相比传统商业渗透膜提升至少两个数量级,因此该研究为利用纳米编织技术设计高通量高强度的过滤膜提供了新思路,并总结分析了基于编织石墨烯过滤膜用于盐湖卤水离子分离性能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2.
<正>自省政府部署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试点以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全省分两批共16个市、县(市、区)开展了这项试点,在省地税局、省国土资源厅,以及试点地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前段时间,《浙江政务信息》第752期专报刊登了安吉县的做法,黄旭明副省长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今天,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税局联合召开这个座谈会,目的也是为了交流各试点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进行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在面上推广。刚才,嘉兴市等7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钱巨炎厅长谈了地税部门前阶段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考虑,我听了也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也谈一些想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3.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随着生境土壤干旱的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在土壤含水量较少的戈壁生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的升高是红砂抵御干旱环境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使红砂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有利于植物吸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74.
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利用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组成的网络对自然闪电进行了多站同步观测。本文选取2010年夏季3次过境雷暴过程中具有4站以上同步的资料,同时对表现出明显预击穿过程的37次正地闪和56次负地闪的预击穿脉冲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Total Duration),脉冲序列和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PB-RS Separation),预击穿过程到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Pre-RS Interval),单个脉冲持续时间(Individual Pulse Duration),相邻脉冲时间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等。对于负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1 ms、55.4 ms、56.0 ms、8.8μs和111.0μs,几何平均值为3.7 ms、35.6ms、36.5 ms、7.4μs和98.2μs;对于正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5 ms、75.6 ms、77.3 ms、11.5μs和297.3μs,几何平均值为3.0 ms、57.8 ms、60.0 ms、10.0μs和217.9μs。对比发现,正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相对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更长,和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更大,其单个脉冲更宽,在整个序列中排列更稀疏。计算了正、负地闪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和首次回击幅值的比值(PB/RS,PB代表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RS代表首次回击幅值),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负地闪有PB/RS随纬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正地闪没有。另外,检验了首次回击前地闪电场波形与BIL模型(Breakdown Intermediate Leader,BIL)的符合情况,发现只有很小比例的电场波形符合BIL模型。  相似文献   
75.
正2014年4月8至9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内,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对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建设的"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了验收。验收组首先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许志琴院士的验收报告,之后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认为圆满完成了建设期规定的任务,通过验收。"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准,2011年10月13日开始为期两年的建设期,并于2013年9月26日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的主持下,召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专家预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和新场预选地段的古地下流体来源、成因、化学演化历史以及水-岩相互作用,文章系统研究了该地段花岗岩填隙方解石的产出特征及其碳、氧、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旧井和新场方解石的δ13 C组成均较稳定且为负值(分别为-11.6‰~-5.7‰和-9.9‰~-5.1‰);δ18 O分别为-0.7‰~19.7‰和10.9‰~21.9‰,旧井方解石具有更宽的δ18 O取值范围。87 Sr/86 Sr也略有差异,旧井为0.708584~0.718749,新场为0.708838~0.732967,二者随深度增加而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北山预选区地下流体来源及成因较复杂,浅部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深部流体则主要源于地下咸水,为低温流体蚀变成因。花岗岩裂隙中的水-岩反应强度总体较弱,地下水环境相对稳定。相比较而言,新场岩体深部的地球化学环境更稳定,更有利于高放废物的长期处置。  相似文献   
77.
刘哲  兰措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2):304-315
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是影响河道径流的两大驱动力,研究两者对径流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流域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利用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有必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论文基于Budyko水量平衡法和新增水库模块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法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① 自1960年以来流域出口流量以每年0.037 m3/s的趋势下降,突变年份发生在1969年。② 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年代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990—1999年>2000—200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2010—2019年,且下垫面变化是1970—2019年流域出口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94.58% (Budyko法)和65.68% (DHSVM法)。③ Budyko方法只能揭示流域整体的变化,而DHSVM方法能够体现水文过程变化的时空差异,模型结果表明上中游、下游地区的年平均径流变化分别受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主导;流域出口处月径流变化则对下垫面条件中的水库调节更敏感。此外,文中就2种方法量化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6):1028-1040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② 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③ 城市PM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④ 中国城市PM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肖晖  盛庆红  黄旭  王彦革 《测绘科学》2014,39(12):124-127
k近邻查询是GIS和空间数据库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针对道路网络中的k近邻查询,通过分区以及预计算近邻集策略,获得查询点的k近邻结果:首先利用自适应格网分区方法将道路网络划分为若干格网单元,并存储格网内节点与边界点、边界点之间距离;其次在网络中的节点预先存储近邻集.实验证明,在兴趣点密度高、k值较大情况下,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0.
通过分析基于升序排列和下三角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模糊度降相关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角线预排序和上三角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算法,不仅保证每次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程度最高,而且使降相关后的条件方差大致降序排列。在分析当前常用的降相关效果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条件数和等价相关系数作为新方法降相关效果的评价指标。应用实测数据进行降相关计算得出,与基于升序排列和下三角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算法相比,新方法降相关程度更高,迭代次数更少,可以提高整周模糊度解算过程中条件搜索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