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广东沿海强东北季风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健  李晓娟  毛绍荣  林镇国 《气象》2002,28(8):44-47
通过对1988-1997年冷空气造成的广东沿海强东北季风过程的气候统计分析,发现广东的强东北季风有明显的月分布规律,而年际变化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强东北季风与地面因子相关程度较高,而与850hPa要素相关性较低;同时发现地面冷高压中心位置聚合度较高,但不同月份、不同时次,其中心位置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李丽 《广东气象》2003,(3):21-23
利用韶关市近50年降水资料,对逐日降水量R24(20~20时)≥50.0mm的强降水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韶关暴雨及以上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多水期的3~7月,其中5、6月份为最多,这与韶关的自然季节降水特点是相吻合的;从50年代至90年代,各年代大暴雨和暴雨分别呈现出偏少.正常-正常-偏少-偏多和偏多~正常-偏少~偏少~偏多的演变趋势;R24≥50.0mm的强降水总次数及历年5、6月份R24≥50.0mm的强降水次数存在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汛期西南低涡移向频数的年际变化与降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炼 《气象》2006,32(2):23-27
利用1960~1999年汛期西南低涡不同移向的数据资料与同期移向相对应站点的降水量进行同步相关分析和检验,并将通过显著水平a=0.05检验的两组资料用墨西哥帽子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40年汛期中出现的西南低涡,在原地生消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能够继续移动发展的西南低涡以偏东路径为主;东北路径的西南低涡与该方向上太原、石家庄降水的相关比较好,偏东路径与汉口降水相关较好,移动总和与内江降水相关较好;从小波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偏东路径低涡出现次数与对应站点降水,在10年以上的时间尺度上它们的分布周期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安徽暴雨落区与一些物理量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敏  陈焱  璩英 《气象》2006,32(4):40-44
从概率统计的思路出发,用1994-2003年的降水资料对安徽省夏半年(4—9月)暴雨落区、频数等与5840gpm线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用2003年淮河洪涝期间20个暴雨区域与某些实况物理量场对比,分析了暴雨落区与一些物理量分布的关系,表明了安徽省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到7月份,暴雨日数多寡和暴雨范围大小,基本上主导汛期降水多少和旱涝趋势。暴雨落区集中出现在5820~5840gpm的区域,而〈5750gpm和〉5870gpm的区域很少出现暴雨。因此梅雨期主雨带位置预报大致可以用5840gpm线的移动作参考。在物理量上,西风急流北侧以及500hPa上升运动中心南侧到850hPa上升运动中心北侧,有利于暴雨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0~1999年广西台风大风实测资料,对造成广西6级以上大风的台风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台风的路径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小波变换时域局部性的特点,对造成广西6级以上大风的台风频数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了台风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情况,指出这种台风频数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突变性等特征,揭示了长期的频数变化规律。对掌握引起广西大风的台风频数的演变规律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单敬福  路杨  纪友亮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25-130,151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葡萄花油层组PI1-PI4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他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0-1999年广西台风大风实测资料,对造成广西6级以上大风的台风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台风的路径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小波变换时域局部性的特点,对造成广西6级以上大风的台风频数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了台风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情况,指出这种台风频数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突变性等特征,揭示了长期的频数变化规律。对掌握引起广西大风的台风频数的演变规律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它产生的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 给沿岸地区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严重的台风灾害, 往往是台风登陆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 总结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点, 结果表明: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具有登陆季节短、登陆地点分布异常、台风比例异常偏高、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特点。同时, 还讨论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异常的气候原因, 并指出未来几年登陆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年频数处在上升趋势中。  相似文献   
20.
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1979年间在京津唐地区完成了八条地震转换波测深的剖面工作,本文介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结果表明转换波法用于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的探测是有效的。深部构造剖面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本区几乎所有强震震源都分布在“花岗岩”层的某些特殊部位上。唐山和马坊大震地区的深部构造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是“花岗岩”层的相对隆起,上地幔界面的强烈凹陷,岩石圈相应地急剧增厚以及存在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