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能自体受精也能异体受精,因此可产生3种不同形式的交配方式:杂交(Out bred)、近交(Inbred)和自交(Selfing).本研究筛选了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4个不同近交梯度共8个家系基因型进行了遗传分离分析.从偏分离标记的个数来看,杂家家系最多,其次是自交一代和自交二代,最后是近交家系.结果表明只有自交家系后代基因型存在纯合子缺失,部分证明了显性遗传效应,同时筛选出3个与有害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72.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结构、格局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浑善达克沙地榆疏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地榆疏林种群结构、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①丘间低地沙地榆种群呈衰退型种群。固定沙丘沙地榆种群呈增长型种群;②沙地榆种群总体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都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呈减小的趋势;③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分析表明,丘间低地沙地榆种群,幼、中树随着立木级增大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大树则在5 m×5 m尺度上呈现出随机分布;固定沙丘沙地榆种群,小、中树随着立木级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而大树则在10 m×10 m的尺度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物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有关,育林作业面积应不低于25 m2。  相似文献   
73.
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演变影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大气环流资料和NOAA提供的海温资料, 应用改进的低阶谱模式方法研究了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演变影响的物理机制. 结果表明, 在El Niño型海温强迫下, 大气环流内部动力过程中的大尺度波波和波流相互作用较弱. 随着外部热源强迫从冬季型向夏季型推进,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北进不明显, 使得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相对偏南. 在La Niña型海温强迫下, 大气环流内部动力过程中的大尺度波波和波流相互作用明显. 随着外源强迫从冬季型向夏季型转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将随之向北移动19个纬度左右, 使得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偏北; 且北移到达一定纬度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30~60 d季节内南北振荡, 振幅在4°~7°之间.不同海温异常型所导致的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差异是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年际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机械防沙体系防沙功能的衰退过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防治流沙的方法,机械防沙体系在防止风沙前移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其目的就是要把流沙滞留在体系内,体系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也是逐步丧失其功能的过程。在平坦地形条件下,草方格沙障积沙是从前沿向纵深发展的。在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流沙的堆积具有不平衡性,且积沙形式多样。无论积沙形式如何,都有整体向前推进的趋势。阻沙栅栏的积沙形式因材料及孔隙度的大小而异,阻沙栅栏在初期时,可以拦截较多的沙量(75%),草方格固沙带只承担25%的积沙量,随着时间推移,阻沙栅栏的效益逐渐降低,草方格固沙带则要承担较多的积沙量。从阻滞的沙量来看,一道栅栏阻拦的沙量至少等于40行草方格滞留的沙量,在工程实践中应优先考虑栅栏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祝国荣  张萌  王芳侠  高阳  曹特  倪乐意 《湖泊科学》2017,29(5):1029-1042
水体富营养化诱发的水生植物衰退机理已成为近年来水域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阐明了目前有关水生植物生物力学性能及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和其在该进程中水生植物衰退过程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生物力学性能主要包括茎/叶/叶柄的抗拉性能(挺水植物为茎/叶柄的抗弯性能)和根的锚定性能;受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环境变量(富营养底泥、水体高浓度氮磷和可利用光缺乏)的显著影响且具种间差异;还与生长、形态、生物量分配、组织结构、代谢等其他受水体富营养化显著影响的指标密切相关,且在应对水体富营养化时与生物力学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生物力学性能受损不仅阻断植株的"生命进程",还严重削弱断枝后植株的资源获取能力和断枝的扩散定植能力,极大降低其适合度.根据野外调查和现有研究结果,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的确在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物衰退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生态系统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系统,但目前的水生植物生物力学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体富营养化的3大特征因子,亟需进一步深入系统开展随水体富营养化而改变的溶解氧、藻毒素、食草动物等其他因子的影响研究,以便更加全面真实地诠释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植被衰退的生物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76.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 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 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 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7.
南方蓝鳍金枪鱼渔业和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是金枪鱼渔业的重要经济鱼种,历史上其全球年产量曾达到8万t水平[1]。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近年来资源衰退严重,渔获量不断下降,各国已纷纷提出并实施一些养护措施[2~4]。目前中国正大力开发远洋金枪鱼渔业,而国内对南方蓝鳍金枪鱼的专项研究匮  相似文献   
78.
长江口北支入海河段的衰退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时期海图、水下地形图对比,论述了长江北支入海河段具有沙脊发育、河槽淤浅、南涨北塌、深泓北靠并逐渐向北平移的演变特征和衰退态势。据2003年11月同步潮位、潮流、悬沙和地形资料,经单宽潮量、输沙量和断面进出潮量计算发现:黄瓜沙北水道水沙大进大出以过往为主,南水道是水沙倒灌的主通道,潮速南小北大是河道南涨北塌并向北平移的动力机制,南水道涨落潮流均携沙输向江心是江心沙脊发育、黄瓜沙淤高的物质基础,进潮量大是导致泥沙倒灌、入海河段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段雯娟 《地球》2019,(6):37-39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改为5月22日。  相似文献   
80.
2008—2018年河北昌黎海岸输沙势时空变化与沙丘形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沙势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研究风积沙丘形态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以中国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邻近区域3个气象站记录的2008—2018年风资料分析输沙势时空变化,借助高分辨率的Google卫星影像提取同期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形态的变化信息,结合区域风速、降水量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海岸沙丘分布格局和形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输沙势(DP)以春、冬两季最高,潜在风沙作用最活跃;(2)3个气象站中,乐亭站向岸合成输沙方向(RDD)代表研究区主要输沙方向,昌黎站离岸合成输沙方向为次要输沙方向,这两个输沙过程控制了研究区海岸沙丘分布的基本格局;(3)研究区向岸的和离岸的输沙势、合成输沙势(RDP)总体呈现衰减趋势,合成输沙方向没有明显变化;(4)近10年来昌黎海岸沙丘整体呈明显的风蚀消减特征,但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人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导致上风向沙源的减少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