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1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1455篇
测绘学   1170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3377篇
海洋学   693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31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1994年夏季南海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东北部海区1994年夏季海水氧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氧同位素δ^38O值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环流的某些特征。δ^18O值在垂向表现出表层低正值,次表层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其异构体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苯二甲酸二甲酯异构体(邻、间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作为增塑剂和生产聚酯的原料。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惟一碳源,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Terephthalate,DMT)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Isophthalate,DMI)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此菌株16S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为Rhodococcusruber1k。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浓度为50mg·L-1的DMP、DMI和DMT分别在6、10、11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DMP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该菌快速降解,生成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onomethylphthalate,MM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acid,PA)2种主要中间产物,最终可以完全矿化成CO2和H2O;该菌对DMI和DMT的降解速度则比DMP慢。两者的降解中间产物间苯二甲酸一甲酯(MMI)和对苯二甲酸一甲酯(MMT)却不能被Rhodococcusruber1k继续降解而在培养基中积累。结果表明苯二甲酸二甲基酯的3种异构体能够被红树林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降解速度及降解途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3.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4.
马里亚纳海槽热液烟囱的显微构造及形成温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迎 《海洋学报》1994,16(2):78-85
本文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槽海底热液烟囱体试样进行的扫描电镜(SEM)观测和δ18O值测定,研究了以蛋白石为主的中低温热液矿物类型和形成温度.表明纯硅质烟囱的氧同位素温度低于40℃,与黄铁矿、白铁矿和重晶石共生的热液烟囱氧同位素温度接近100℃,反映了马里亚纳海槽海底热液活动的产生条件和性质.  相似文献   
55.
建立地层孔隙网络模型描述微观孔喉特征,利用逾渗方法计算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之应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给出考虑微观渗流特征的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地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数量和形式,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实现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计算的结合。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 Zhang et Xia)和龙须菜(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两个不同物种为材料,探索了果孢子的融合方法和条件。由成熟囊果的藻体经阴干刺激后,放散出大量果孢子。两个物种的果孢子在大小和颜色上都有差异。对这两个物种的果孢子用PEG—高Ca~(++)高pH法诱导融合,首次获得成功,融合细胞能再生成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57.
渐新世/中新世分界的地层学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渐新世/中新世分界面(即古近纪/新近纪分界面)附近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事件及其新年龄。2004年国际地层年代表确定该分界面位于第58长偏心率周期弱振幅处,古地磁事件C6Cn.2n底面,经天文调谐后的年龄为23.03 Ma。发生在该界面附近的生物地层学事件主要是浮游有孔虫Paragloborotalia kugleri的始现面(22.96 Ma)和钙质超微化石Sphenolithus delphix的末现面(23.11 Ma)。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的大洋钻探ODP1148站,渐新世/中新世界面以崩塌沉积物为特征,有明显沉积间断,标志南海当时有较大范围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58.
17名潜水员安全地进行了55人次超过美国海军例外氧暴露时限1.5—3倍的空气巡回潜水实验。生理功能观察和肺活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深70m以浅,潜水员均保持了相当好的智力和操作能力,在连续3d 3倍氧暴露时限的巡潜后期,只有3人肺活量下降,且在次日测定时已见恢复,表明上述暴露是安全的。美国海军例外氧暴露时限中对于70m以浅空气暴露的相应规定显得保守。  相似文献   
59.
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糖在自然界高等植物、藻类、细菌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分布极广。通常植物和藻类来源的多糖较为普遍,但近些年来,微生物来源的多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尤其是细菌和真菌的胞外多糖,因其易于分离纯化而且产量高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60.
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不需估计类别分布参数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能够克服分类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分类精度。模糊ARTMA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稳定、泛化性能好、支持增量式学习等特点,通过对简化模糊AR-TMAP神经网络和H-ARTMAP神经网络的分析和集成,构造了一种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简化模糊H-ART-MAP网络。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分类效率、运算时间和分类精度等方面都优于最大似然分类、BP神经网络、最小距离分类、光谱角制图模型等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