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2008年广东强龙舟水与准10天振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广东强龙舟水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强龙舟水期间广东逐日降水存在显著的准7~12天周期振荡即准10天振荡,广东上空的逐日500 hPa高度场存在显著的8~13天周期振荡、南海北部平均的逐日850 hPa纬向风场存在显著的准12天周期振荡.广东...  相似文献   
62.
万汉芸 《贵州气象》2005,29(1):32-34
根据常规的高低空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5月3日我区受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的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强降温天气与高空槽、低涡切变和地面冷锋等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造成黔东南州2002年8月中旬的特重级秋风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指出高空槽、中低空切变以及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是这次特重级秋风天气过程出现的关键,地面不断有小股冷空气补充是这次重级秋风天气过程维持的主要原因。同时,对T213数值产品及物理量要素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
2013年6月23日江淮地区梅雨锋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舒阳  闵锦忠 《气象科学》2018,38(6):707-718
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6月23日江淮地区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细网格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梅雨锋、高低空急流耦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中层短波槽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暴雨主要由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维持、合并造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高温高湿环境为暴雨提供水汽及热力条件。水汽及凝结潜热的诊断分析表明,高空槽的抽吸作用与潜热反馈的配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中层输送水汽,使最大凝结发生在中层,加强低层的正涡度中心,二是向高层输送源源不断的热量,避免凝结潜热在中层堆积,有利于不稳定形势和上升运动的维持,从而影响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5.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1)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2)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3)由于高空槽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游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等大尺度强迫使暴雨区能较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持续强的水汽辐合和位势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为暴雨持续地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66.
一次高空槽在青藏高原上诱发切变线的Q矢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82年6月1—6日一次高空槽在青藏高原上诱发切变线的过程进行了Q矢量分析,发现高原切变线产生、维持在明显的呈东西向的500 hPa Q矢量辐合带内,而且低层500 hPa ▽·Q0。这说明宽广的上升运动的存在和加强,是产生、维持切变线的重要机制。高原切变线的产生、维持还与锋生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68.
69.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WRF模式输出的0601号"Chanchu"台风模拟资料分析了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特征,并从位涡的角度,利用湿位涡方程对"Chanchu"变性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却能引发强风暴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台风在变性过程中,尺度逐渐增大并与东移南下的高空槽不断接近,在与高空槽相互作用之前,台风眼壁及外围雨带雷达回波减弱,最大风速减小,最大风速半径圈向外拓展;高低层位涡相接之后,由于高层正位涡的下传携带冷空气侵入台风,在低层锋区上诱发出气旋性环流,进而重新引发强对流,并在角动量的输送作用下,台风外围环流风速再次增大。变性后高空槽和台风在位相上仍有一定距离,高空槽仅与台风的外围环流相互作用,冷空气没有入侵台风内部,这是"Chanchu"没有重新加强的原因之一。利用锋生函数对引起锋生的各分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绝热加热是造成锋生的主要原因,散度和变形项的贡献次之,倾斜项对锋生几乎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70.
何晨 《气象知识》2019,(2):53-54
对于天气预报,稍微留点心的人经常会听到“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有些人不禁要问了,这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到底是什么呢?名字听着很奇怪,而且它们怎么老是一同出现呢?高空槽和切变线都是气象学上的概念,是天气系统中的“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