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41.
高性能液动锤采用容积式双作用的工作原理,具有输出单次大冲击功和低泵压的工作特性。室内实验表明,高性能液动锤结构设计合理,其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预期,既能输出较大的单次冲击功,同时还拥有较高的冲击频率和低泵压的工作特性;野外初步试验表明,高性能液动锤配合球齿钻头能够在坚硬地层中实现快速、高效的全面钻进。  相似文献   
142.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浮游幼虫EST序列拼接获得组蛋白H2A ORF及其两翼的非编码区,在ORF两翼设计引物Can-H2AF和Can-H2AR,扩增H2A基因片段;从nad6 3′端和nad1 5′端设计引物,扩增两基因区域DNA序列,测序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差异分析,研究漳州西施舌分化水平。结果:共获得西施舌3个群体H2A基因606bp或616bp基因区DNA片段23条,检测到9种基因型(Gen)。西施舌漳州群体H2A基因AT含量(51.51%)高于日照、北海群体AT含量(50.58%);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简约信息位点占4.05%。基于H2A基因的漳州群体与日照/北海混合群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044,漳州群体,混合群体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和0.004,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之比为11~14.7;AMOVA分析结果显示,漳州群体和混合群体间发生了极显著遗传分化(FST=0.937,P0.01)。从nad6~nad1片段中共检出7种单倍型(Hap),漳州群体与日照群体无共享单倍型,基于nad6~nad1的漳州群体与日照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99~0.202,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之比50~66,两个群体间nad1多肽链一级结构存在极大差异,有9个位点的氨基酸不同,日照西施舌缺失6个氨基酸。线粒体DNA显示西施舌漳州与日照群体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43.
144.
臭氧对西施舌胚胎孵化率和幼虫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处理后的海水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胚胎孵化率、幼虫摄食率、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海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及NH 4-N的浓度明显下降。西施舌胚胎在通入臭氧(4.17mg/L)10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高,为97%,在充入臭氧25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低,为72.7%;西施舌幼虫在充入臭氧10~15min的海水中和未经处理的海水中生长较快;幼虫在充入臭氧5min和10min的海水中成活率有所提高。将幼虫放在多次充入臭氧的海水中培养,再放回未经臭氧处理的海水进行17h和30h恢复,30h后其死亡率达85%,而在充入臭氧时间短的的海水中死亡率较低,为33.3%,表明西施舌幼虫的生理机能受到了臭氧的不可恢复破坏。  相似文献   
145.
对日照海域西施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引入适应性管理理念,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升管理有效性,以期这一研究能够对保护区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6.
硅微条探测器空间分辨率高、工作性能稳定, 广泛地应用于空间高能粒子探测领域. 如费米gamma射线空间望远镜(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 FGST)以及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2, AMS-02)的径迹探测器中都采用了高位置分辨率的硅微条探测器. 基于硅微条探测器在空间观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针对硅微条探测器单元设计了一套低噪声的电子学读出系统. 整个电子学系统分为前端电子学、数据获取电路和上位机软件. 前端电子学为提高集成度, 采用了一款电荷读出芯片VATAGP8, 实现了多通道、低噪声的电荷信号测量; 数据获取电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实现了对前端电子学的时序控制以及对测量信号的采集控制; 上位机用来接收、处理数据获取电路采集的信号数据. 在对电子学通道的线性、基线、噪声等性能进行测试之后, 得到系统在0--200fC电荷输入范围内的线性增益约为13.41bin/fC, 积分非线性小于1%, 噪声小于0.093fC. 为了验证电子学读出系统对硅微条探测器单元的读出能力, 将两者集成在一起并测试了宇宙线缪子的能量沉积, 得到读出电子学系统的信噪比大于32, 缪子的电离损失能谱与Landau-Gaussian分布符合较好, 能够满足硅微条探测器单元读出电子学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7.
青藏高原东南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候、水文、构造与地形条件具有发育超大冰川或滑坡堰塞湖及高能洪水的潜力。对高能洪水沉积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高能洪水地貌和沉积证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流域高能洪水沉积物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对该流域高能洪水的地貌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高能洪水形成的巨型边滩以涡流型边滩居多,其次为点状边滩和吊坠型边滩,未见牵引型边滩;就沉积特征而言,该流域高能洪水巨型边滩的内部沉积以水平叠层为主,波纹及交错层理层、粉砂层、斜坡沉积和粗砾平行层理层亦见分布;高能洪水等极端地表过程在青藏高原及雅鲁藏布江的泥沙输移及地貌演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8.
黄河公伯峡古风化花岗岩石英表面结构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明  张咸恭 《现代地质》1992,6(3):347-353,T001
本文对黄河公伯峡电站古风化花岗岩中的石英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其特征表明是在典型的高能化学环境下形成的,这与现代风化花岗岩石英表表面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为鉴定古风化花岗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9.
AR8210大活动区黑子与磁场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0.
收集了69个费米甚高能γ射线(TeV)耀变体样本的平均态多波段数据,并用对数抛物线模型(The Log-parabolic Model)对能谱分布(The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ED)进行拟合,获得相关物理参数.分别对谱指数、能谱峰值频率、能谱曲率3个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