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Edmund Harris 《Area》2009,41(1):55-63
Recent research on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has highlighted the centrality of place-embeddedness as a strategy in constructing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agri-industrial food systems, and has illustrated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se strategic localisms. Recently, critical human geographers and sociologists have drawn on relational theory to criticise the localism of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as representing a politics of place which is unreflexive or defensive. Furthermore, some readings of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argue that they reproduce the very neoliberal subjectivities that they seek to oppos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gri-food schola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ir readings of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can guide and reproduce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 practice. Drawing on Gibson-Graham's technique of 'reading for difference', I argue for a reading of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that sees difference beyond the discursive field of neoliberalism. The article explores recent debates around governmentality a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neoliberal subjectivities are reproduced, and draws o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 practice of the 100 Mile Diet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arguments made .  相似文献   
92.
巩娜  张素娟  雷勇  曹晓钟 《气象科技》2014,42(5):764-768
采用TI公司生产的ZigBee芯片CC2530作为主控芯片和通讯芯片,将铂电阻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在TI公司的Z-Stack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采集、传输和管理等软件运行程序的编写,实现了对温度要素的采集和无线传输。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低功耗、高可靠性的设计。整个温度传感器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给锂电池进行充电,可独立在户外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3.
浅层地温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有效地监测南京市浅层地温场的时空演化,针对4种温度传感器:DTS、FBG、Pt100和iButton,通过野外和室内试验进行分析对比,从测温精度、适用范围、工作特性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和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出四种传感器在浅层地温场监测方面的优缺点和特性,并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测方案,为浅层地温场的长期时空监测提供参考:在所有钻孔中埋设分布式测温光纤,并根据地温钻孔的土层分布和所获取的地温分布数据,选取两个较为典型的地温钻孔布设FBG测温串;在所有钻孔点距地表5 cm处布设iButton,并使用Pt100监测地表以下25 m内的精确地温。根据已获得的监测数据,可总结出南京地区浅层地温在垂向上的大体分布规律,发现其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浅地表地温与地表覆盖层、大气及太阳辐射有关,深部地温受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4.
敖振浪  李源鸿  吕玉嫦 《气象》2009,35(10):103-107
为了精确测量气温,可以用铂电阻(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制作测温装置,但是铂电阻具有电阻与温度成非线性特性.从介绍铂电阻特性入手,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种铂电阻传感器非线性信号转换成温度的精密算法,也就是软件查表法和平均法进行非线性误差粗、精两级校正.这种算法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是以性能优越的A/D转换器为核心组成的具有自校准和系统校准功能的精密转换电路,软件由给出的主要源程序代码组成.  相似文献   
95.
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及其大气环流变化型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范可  刘辉 《大气科学》2013,37(2):383-394
利用最新20世纪近百年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型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型态.结果表明近百年内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有两种变化型:第一是东亚西南与东北相反气温变化型,表现在40°N以南及105°E以西地区(西南地区)气温变化与40°N以北及105°E以东地区(东北地区)变化相反;第二是40°N以南气温一致变化型.与第一种气温变化型耦合的大气模态是500hPa欧亚型遥相关、西伯利亚高压及北大西洋涛动.当欧亚型遥相关负位相,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及西伯利亚高压减弱时,有利于蒙古和我国105° E以东的区域增温而我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温,反之亦然.第二种气温变化型耦合大气模态是500hPa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北太平洋涛动.当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及北太平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太平洋北负南正),东亚40°N以南地区增温,东亚40°N以北地区降温.耦合的大气模态的型态差异,影响各阶段气温的年际变化.近一百年中,欧亚型遥相关和北大西洋涛动在1984~2010期间的型态最显著,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显著增暖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发现20世纪中期后东亚气温的年际变化与极地环流的变化联系紧密,表现在西伯利亚高压范围东扩并与极地环流联系,也是近百年气温趋势上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6.
IHO S-100地理信息注册器的结构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100支持基于ISO19135地理信息项注册程序标准构成的注册器,S-100注册器使得海道测量数据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介绍了S-100地理信息注册器和注册集的结构和管理角色,以及其管理操作责任和程序.  相似文献   
97.
Urban resilience,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agenda, is being rolled out from the top down by a network of public, private, non-profit sector actors forming a global urban resilience complex: producing norms that circulate globally, creating assessment tools rendering urban resilience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and commodifying urban resilience such that private sector involvement becomes integral to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s 100 Resilience Cities Program is at the center of this complex, working with the World Bank, global consultants, NGOs, and private sector service providers to enroll cities, develop and circulate urban resilience assessment tools, and create a market catalyzed by the notion of a resilience dividend. Notwithstanding the claim of this program being open and inclusive, aspects of its initial operationalization in Jakarta suggest that urban resilience assessment tools preempt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s of urban resilience and marginalizing voices of the city's most vulnerabl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98.
表面活性剂至水相的引入将对原先包含纯水两相系统的毛细压力和饱和度关系存在影响.对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水-气和水-油两相系统中的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进行了试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同不含表面活性剂的纯水系列相比,在同一饱和度情况下,含有表面活性剂的Triton X-100(0.1%)系列对应的毛细压力水头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说明在Triton X-100存在的情况下,驱替出同样数量的湿润相体积所需的毛细压力值较小.以van Genuchten关系式为基础的拟合结果表明,在已知纯水系列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的情况下,对于Triton X-100-气系统的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考虑界面张力降低作用引入折算系数得到的拟合值更接近于真实值;而对于Triton X-100-油系统拟合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则随多孔介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传统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和深度学习算法CU-Net为基础,针对北京快速更新无缝隙融合与集成预报系统(RISE系统)预报的北京冬奥会延庆及张家口赛区100米分辨率的冬季近地面10 m风速数据,进行每日逐小时起报的未来逐6小时间隔的冬奥高山站点及其周边地区风速预报偏差订正方法研究和对比分析。对于站点订正,首先将RISE系统预测的10 m风速插值到对应的自动气象站站点,然后根据风速等级表归类,针对每个分类单独构建XGBoost模型,每个区间模型合并后形成L-XGBoost,使用均方根误差和预报准确率作为评分标准,结果表明风速归类的L-XGBoost算法订正效果比不归类的原始XGBoost模型有一定提升,说明在传统机器学习中加入归类方法有助于改善复杂山地站点风速预报技巧。对于站点及其周边地区风速订正,本文在CUNet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不同深度的CU-Net子网络,构建了新的算法模型CU-Net++,并考虑了预报日变化误差和复杂地形对10 m风速的影响,以自动气象站为中心构建空间小区域样本数据,对RISE系统风速预报偏差进行订正。试验结果表明,CU-Net和CU-Net++均可以充...  相似文献   
100.
以"葫芦岛测区基础测绘项目"为例,阐述了ADS10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在空中三角测量、DEM制作、DOM制作和立体测图等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精度统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证明:ADS10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在投入实际生产中,能确保航摄质量、提高航摄效率、保证数据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