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888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天气环流形势场和有关物理量等资料.对丰镇市2010年4月20-22日出现的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纬向环流不断发展并在贝加尔湖横槽和偏南气流配合下,该区域存在明显的风场切变,对流层中下部又有大量水汽输送,加之地面倒槽的加深,气流辐合系统发展所需能量得到补允,湿度较大的空气垂直上升运动维持时间长,为这次降水过程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42.
邢军  孙颖  李德恒 《吉林气象》2012,(1):8-11,26
利用四平中韩沙尘暴监测站颗粒物监测仪器GRIMM180观测的2011年数浓度及ρ(PM10)、ρ(PM2.5)和ρ(PM1.0)数据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数浓度、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M2.5和PM10污染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最重,夏季最轻;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呈现两峰特征,ρ(PM10)、ρ(PM2.5)和ρ(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ρ(PM2.5)/ρ(PM10)的平均值为65.7%,ρ(PM1.0)/ρ(PM2.5)的平均值83.9%,ρ(PM1.0)/ρ(PM10)的平均值55.2%;四平地区年主导风向为SSW,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受沙尘移动路径影响较大,采暖期间供热燃煤排放对空气质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大风、浮尘等天气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值呈较大突变特性。  相似文献   
943.
FY-2C云迹风资料同化应用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瑞  翟国庆  王彰贵 《大气科学》2012,36(2):350-360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 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 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 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料对降水和风场等的预报结果的影响, 并进行24小时降水量分级Ts评分检验以及风场点对点检验。结果表明: 同化经质量控制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的准确度, 不同等级的Ts评分较其它试验都有较明显改进; 风场预报模拟也有所改善。增加两例台风, 使用与“海棠” 相似的处理方法进行模拟试验, 并对模拟结果24小时降水分析与检验, 得到与“海棠”类似结论。因此, 经过合理性选择的云迹风资料的加入, 有利于补充初始场中可能未包含的中尺度信息, 从而提高试验中对于降水、风场等的模拟效果, 提高WRF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44.
江苏一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ECP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2—13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下发生的,强度大、中尺度特征非常明显;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配置和垂直螺旋度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非地转风和垂直环流圈的上升支气流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了暴雨过程;正反环流圈不断地加强和补充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使暴雨得以维持;10个中尺度雨团的频繁活动直接造成了此次暴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合并而成的A、B雨团,雨团的合并使雨区扩大、雨势更强、生命史更长;3个β-MCS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雨团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62℃,甚至≤-72℃的冷云盖。1号β-MCS影响时段内,由多个对流单体回波合并形成的块状对流回波。3号β-MCS影响时段内,对流单体回波合并后形成一条东西向带状回波,在径向速度场上则出现了逆风区特征。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与雨团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且对雨团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5.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与大气低频波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2004/2005年冬季中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造成长时期的降温和严寒天气,从而改变了从1986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18个暖冬的局面。利用2004年10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中国740站逐日平均温度和NCEP/NCAR的逐日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了2004/2005冬季的强寒潮事件,并对寒潮爆发的周期、低频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寒潮爆发的可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5年冬季两次主要强寒潮事件(12月22日~1月1日和2月14~21日)是在强10~20天低频振荡背景下发生的。在一次季节内低频振荡过程中,寒潮经历了高空形势相似的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建立、阻塞脊下游横槽发展、横槽转竖与南支槽耦合重建东亚大槽最后导致寒潮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和里海高度脊是导致这两次寒潮的主要系统。研究还表明在寒潮爆发过程中,10~20天低频波动在40°N南北独立传播,南北波列耦合寒潮全面爆发;寒潮爆发后期低频波动引起我国东南部低空辐散异常、高空辐合异常,从而导致我国南部地区偏北风增强,使寒潮向南爆发程度和高空东亚急流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946.
李桂红 《湖北气象》2008,27(4):355-358
选用咸宁市金沙区域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金沙颗粒物质量浓度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金沙三种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年季变化表现为秋冬大,夏春小;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周期性变化,白天大于夜间,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6-19时,最小值出现在清晨03-07时,除秋季外第二峰谷表现不明显。且雨雾天气PM10浓度较晴到多云低。且通过与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相关分析,发现PM10质量浓度与气温、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风速、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7.
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1年NCEP/NCAR再分析的周平均SST场、逐日表面热通量场及近地层10米高度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前后几周南海多年平均SST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爆发前,SST急剧升高,季风爆发后,SST的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海北部SST继续上升,而南部SST持续下降.南海季风爆发前,海面净得热,这是季风爆发前南海SST上升的主要原因.季风爆发后几周,海面净得热减少,此时的海表净热通量收支与SST无显著相关.而季风爆发期和爆发后几周,南海SST变化的不均匀性与西南气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南海的降温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与低层西南气流的方向一致.因而,在季风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近地层风场导致的海洋表面及内部动力过程是影响南海SST变化的另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48.
利用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的PM10观测资料,分析桂林市城郊PM10浓度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这变化规律的原因及相关气象要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浓度分布频次呈单峰性,小时及日平均浓度频率分布比较集中;日变化为双峰型,早晨8∶00~9∶00和傍晚19∶00~20∶00各有一峰值,午后15∶00~16∶00出现最低值;受排放源及气候因素影响,PM10浓度月、季节变化明显,月均值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超标月份集中12月至次年3月,冬、春比夏、秋季节日均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且易出现高浓度值,各季节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通过对PM10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得之PM10浓度与风速、降水、温度、地温、混合层高度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风速的作用要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949.
乐山市地面风场特征及风能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乐山市1971~2005年整编风资料对乐山市各区县地面风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全市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旨在对今后乐山市风的预报及其相关服务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950.
北京PM10重污染预警预报关键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CART方法对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湿度条件和前期的污染状况是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必要条件,其他条件,如大气稳定度、边界层高度、持续性小风以及气压,是造成PM10重污染的重要条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湿度作为必要条件的出现,可能蕴涵着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将对北京大气污染的控制和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