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5篇
  免费   3241篇
  国内免费   5715篇
测绘学   2988篇
大气科学   5562篇
地球物理   4053篇
地质学   6637篇
海洋学   3138篇
天文学   1422篇
综合类   1668篇
自然地理   213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917篇
  2019年   1099篇
  2018年   801篇
  2017年   945篇
  2016年   921篇
  2015年   1103篇
  2014年   1200篇
  2013年   1370篇
  2012年   1333篇
  2011年   1310篇
  2010年   1033篇
  2009年   1172篇
  2008年   1261篇
  2007年   1554篇
  2006年   1452篇
  2005年   1291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863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613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669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5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简述了原国家重力基本网(57网)的历史和技术要点,详细地分析了57网的各类误差和产生原因,提出了新、旧系统转换的方法。本文研究表明,57网基本点相对观测的实际精度约为±0.06mgal,仪器平均值误差为1.6×10~(-4)。基本点重力值含-13.56mgal的基准误差和1.9×10~(-4)的尺度差,并含有±0.1~0.2mgal的非线性系统误差。对基本点实行新、旧系统转换误差为±0.05mgal,基本不损失其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政府最近准备再度资助西藏地热的二期项目,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注。西藏高原的地热现象早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注意,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七世纪中叶,但到本世纪70年代初才提到地热发电利用。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和地质学界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坚持认为西藏高原上地幔或下地壳内很可能存在局部熔融,这就为浅部的水热活动提供了深源热背景,并意味当地的地热资源具有巨大的动力开发潜力。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MWe,其北缘和邻近的羊易乡热田又分别钻探到202.2℃和201.8℃的高温;但是当前的西藏地热事业也存在许多隐忧。作者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西藏地热事业便很难得到快速进展。  相似文献   
993.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Sq(H) variation show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from day to day.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one aspect of the phase variability—that associated with AQDs. AQDs (or abnormal quiet days) are defined as magnetically quiet days where the maximum excursion ofH at a mid-latitude station on the poleward side of the focus occurs outside the normal time range 0830–1330 LST. Such days exhibit properties, many of which appear quite distinct from the properties of the normalSq(H) variation. The properties of AQDs, and the proposals that have been made to explain them, are considered in detail.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proposals and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order to obtain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the ionosphere on AQD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了中条山地区基底涑水杂岩,含矿层中条群岩石和铀矿化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与铀元素的关系。发现稀土元素,尤其是重稀土元素对铀的区域富集及铀矿化作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用王水分解含金矿物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国 《铀矿地质》1989,5(5):311-316
本文从理论上对王水分解含金矿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在非标准状态下,温度、压力不变,改变体系中物质的浓度、酸度条件,用能斯特公式求解体系中HNO_3和Au的电极电位值,而后用EMF(电池电动势)根据规则判断反应是否可以进行。经理论计算,结论是可行的。另外由于Au~(3 )和Cl~-大量存在时,生成稳定的[AuCl_4]~-,经过络合作用,促使了HNO_3和Au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使含金矿物溶解完全。作者认为王水同含金矿物反应的机理是:氧化和络合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方差分量估计理论及其在边角网平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MINQE(I,U)(最小范数二次不变无偏估计)方差分量估计出现负方差的原因;论述了存在MINQE(U,NND)估计量的充要条件;对边角网平羞问题而言,MINQE(I,U)估计法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求出边长误差模型中的m_a~2和m_b~2。文章从边角网误差模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差分量估计模型(改进的方差分量估计模型),该模型能合理地确定方向和边长的方差分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边角网平差中的定权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我国31年124季降水距平图的分析发现1.全国性的特多(少)雨季中,在高原东侧(95—105°E间)总有一少(多)雨带出现。2.多(少)雨季之后仍为多(少)雨季的持续性以春一夏最好,秋冬最差。3.一年中出现多雨季的次数与黑潮海温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唐山震区深反射剖面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唐山地区深部地壳构造与唐山大地震孕育及发生的关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石油部物探局的协助下,于1985年1月在唐山震区完成了64km长的深反射剖面野外观测,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整个地壳结构的详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震区内深度500m以上的沉积层十分破碎;结晶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2-7km不等,覆盖地层倾斜,且断层发育,其中陡河断裂为正断层,延深至6-7km,推断该断层为1976年唐山发震的重要构造之一。测线上大约21km深处普遍存在一反射层;莫霍面深度在31-32km左右,与该地区折射剖面得到的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快速估算和预报矿山淹井中水住、最高水位,矿井水涌量、涌入矿区的总水量和需要排出水量。用简单易行的反推法确定淹井的涌水量,并推导出计算式,以供使用。该方法在某矿淹井中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The geomorphology, lithology and chronostratigraphy of extensive, late Pleistocene inland and river dune sands, aeolian sand sheets (‘cover sands’) and loess deposits of periglacial origin in northwestern Europe are well known. However, the idea that some of these aeolian sediments result from niveo-aeolian processes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as no diagnostic sedimentary features have yet been reported. Moreover, actual niveo-aeolian sediments and related denivation forms, reported from various cold-climate regions, are not suitable analogues. Recent observations in active dune fields in northwestern Alaska indicate that interstratification of wind-driven snow and sand preferentially occurs on slip faces of transverse, barchanoid or parabolic dune ridges. Annual denivation forms develop: e.g. snow ramparts, sinkholes, snow hummocks, snow meltwater fans and tensional cracks. The surface consists of a cracked wet sand layer with a dimpled surface and spongy structure. Although the preserv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features is low in this specific case, similar features may be observed in ancient sediments elsewhere and provide useful palaeoclimatic indicators. The niveo-aeolian concept should therefore not specifically be related to late Pleistocene cover sand deposition in northwestern Europe, as previously assu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