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6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1533篇
测绘学   825篇
大气科学   3078篇
地球物理   1880篇
地质学   2935篇
海洋学   815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341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578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1042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03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Floating and grounded peat plateaus were studied in fens in the Yukon Territory (Canada). The peat deposit may be over 4 m thick and consists of a lower bed of aquatic peat overlain by humic fen peat, mesic fen peat and woody peat. Permafrost in the grounded peat plateaus is older than the 1200 year old White River Ash, whereas permafrost in the floating peat plateau is younger.Peat accumulation rates since 1200 years B.P. were greater in the fens (85–100 cm) than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at plateaus (25–55 cm). Where the peat plateau is free-floating, it will persist until the climate changes, causing the icy core to thaw. Where the peat plateau is frozen to the mineral substrate, it slowly drowns since the fen peat accumulates faster than the woody peat. This drowning results in degradation of the landform independently of the climate. Only degradation of floating peat plateau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climatic changes.This publication is the first paper in a series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session on Past Climatic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atlands at the ASLO and SWS Meetings in Edmonton, Canada, May 30–June 3, 1993. Dr. P. Kuhry and Dr S. C. Zoltai are serving as Guest Editors.  相似文献   
112.
气候变化影响柠檬生长、产量和品质,本文利用云南省125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月日照时数,进行基准年代下云南柠檬气候适宜性分区;采用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模式,研究2021—2030年、2031—2040年、2041—2050年云南柠檬气候适宜区的变化,探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柠檬气候适宜性变化,以期对柠檬产业布局、规划、引种提供科学的指导。结果表明:21世纪中叶,RCP2.6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3成左右,RCP4.5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5成左右,RCP8.5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9成左右。但由于受降水因子的限制,中度适宜区到2041—2050年开始缩减,总的可适宜种植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基本趋于稳定,这将给柠檬在云南的种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城市土地资源变化检测工作繁杂、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将语义分割的思想引入到遥感变化检测。基于残差结构特征较卷积层提取性能更优和特征金字塔网络多尺度预测的特点,将残差结构和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到Unet模型中,建立FPN Res-Unet模型。该模型以Unet为基础,引入ResNet18的残差结构作为编码路径特征提取层,在每次卷积后使用边界填充,使得输入图像和输出图像尺寸一致;在解码路径每级上采样过程中,拓展支路径将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到模型的网络主干中,将残差结构、Unet及特征金字塔网络的优点相互融合,增强了Unet的特征提取,弥补了语义分割网络对小目标检测的欠缺;在获取深层语义信息的同时关注细节信息,提高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所用数据集,准确率、召回率、F1 3种指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4.
王欢  马冰  贾凌霄  于洋  胡嘉修  王为 《中国地质》2021,48(6):1720-1733
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全球能源系统向清洁化、低碳化甚至无碳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针对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采用了统计对比、分类汇总、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关键矿产在电池、电网、低碳发电和氢能等行业中的作用和需求。结合当前关键矿产产量的地理集中度高、项目开发周期长、资源质量下降等矿产供应和投资计划不能满足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等问题,提出确保关键矿产多样性供应,推动价值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扩大回收利用,增强供应链弹性和市场透明度,将更高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纳入主流程及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国际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5.
黎夏  叶嘉安 《遥感学报》1997,1(4):282-289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增加,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可以定量地监测这种城市化的现象。但理,由一般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往往夸大变化的程度,以及获得一些不合理的结论.该文提出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改善遥感动态监测的精度。将该方法应用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东莞市,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6.
IPCCs statement in its 1995 report (IPCC 1996) that a human influence was discernible in global climate has been widely quoted but often misunderstood. The character of the evidence underpinning this detection statement is explained so that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 subtleties of its message better appreciated. To demonstrate the close linkage between the government-approved summary and the underlying chapters of the IPCC report the detailed evolution of the detection statement from first draft through to the form finally approved by the IPCC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17.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an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plannar varia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such as incised valley fillings, deltaic foreset wedges and block slides of shelf-marginal fans reflect the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all of the regional sea leve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gelogical data from boreholes,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ncient river channels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hannels such a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seismic facies reflection indicator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and -body types, and discusses thei  相似文献   
118.
 红砂是黄土高原荒漠植被带主要建群植物种之一,在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皋兰县40 a天然植被封育区为例,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不同坡向红砂与当地水热条件变化的时空响应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具有明显的年轮特征,可以进行树木年轮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同坡向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有很大差异,但红砂径向生长对区域水热变化具有非常一致的响应模式:同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7月降水量最为显著;同生长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以6月最为显著。根据不同坡向红砂年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并考虑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黄土高原西部荒漠植被带的封育期限不宜少于10 a。  相似文献   
119.
220 ka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磁化率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磁化率变化结果表明:近220 ka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尺度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阶段变化尤为频繁,其中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5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10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一致性。控制本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冰量变化及太阳辐射影响的东亚季风变化。  相似文献   
120.
新疆博州地区近46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根据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下同)四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46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博州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在80年代末出现突变;除春、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它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均以冬季增幅最大,秋季次之;80年代冬夜升温最强劲,90年代则明显减弱;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均在70年代中期出现突变,比其它任何突变时间都早;暖温年多发生在80年代后,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年降水量略呈上升趋势,少雨年多在60年代、70年代,多雨年多在近20年,除春季外,其余各季降水略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