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658篇
测绘学   318篇
大气科学   656篇
地球物理   836篇
地质学   1158篇
海洋学   586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71.
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蒋小平  元慧慧  王骥鹏 《气象》2010,36(4):27-29
利用建立的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一组敏感性试验,以考察初始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TC)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混合层深度对TC最大强度和增强时间影响都较大。一般来说,初始混合层越深,模拟的TC最大强度越大,TC增强时间越长。另外,TC与混合层深度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当混合层较浅时,TC强度对其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72.
利用FY-2C卫星数据反演云辐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  赵凤生  高文华 《大气科学》2010,34(4):827-842
本文利用FY-2C静止卫星提供的可见光、中红外和热红外观测数据, 开展了水云光学厚度、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的云参数遥感探测理论和反演方法研究。基于FY-2C可见光、中红外(3.75 μm)与热红外(11 μm)通道辐射率对云光学厚度、 云滴有效半径、云顶温度辐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提出三通道同时反演云的光学厚度、云滴有效半径及云顶温度的迭代方案; 通过个例分析进行了云参数反演试验, 并将结果与MODIS的云反演产品进行了对比, 最后对反演误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 个例反演得到的云参数与各通道探测数据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迭代计算标准偏差在允许的计算精度范围内(<0.89%), 反演结果具有合理性; (2) 通过与MODIS云反演产品的对比可以看到, 两者云光学厚度、云滴有效半径的均值和直方图分布都非常一致, 而MODIS的云顶温度比FY-2C反演值要高, 考虑到FY-2C的 11 μm通道测量的辐射值与MODIS相比偏小, 因此认为我们的反演方法与MODIS方法的精度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973.
FY2C/D卫星反演云特性参数与地面雨滴谱降水观测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2008年4月11-12日一次北方层状云降水过程,将FY2C/D静止卫星反演的云参数和地面同时段的雨滴谱仪的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反演得到的一些特征云参数对地面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一般降水发生前,云系发展,云顶抬升,云顶温度和云黑体亮温都降低,云光学厚度增大,云参数先于地面降水变化,两者大概相差2小时。其中,云光学厚度与地面降水量和降水粒子数关系密切,其相关性比云顶高度、云顶温度和云黑体亮温的相关性都好;一般地面降水强,光学厚度一定大,若云层光学厚度较小,即便云顶发展得很高,地面几乎无降水或降水较小,但云光学厚度大时,地面降水强度并不一定都大,可能降水粒子数浓度大,地面多降毛毛雨。  相似文献   
974.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obtained from a bistatic CW lidar at Trivandrum for the last one decad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BL micro-meteorological processes in controlling the altitude distribution and size spectrum. The altitude structure of number density shows three distinct zones depending on the prevailing boundary layer feature; viz, the well-mixed region, entertainment region and upper mixing region. In the lower altitudes vertical mixing is very strong (the well-mixed region) the upper limit of which is defined as aerosol-mixing heigh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ow level inversion. The aerosol mixing height generally lies in the range 150 to 400 m showing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vertical eddy mixing processes in ABL. Above this altitude, the number density decreases almost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e in altitude with a scale height of 0.5–1.5 km. The aerosol mixing heigh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height of the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TIBL). Sea-spray aerosols generated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surface wind with sea surface form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ixing region aerosols at this location. This component shows a non-linear dependence on wind speed. On an average, depending on the season, the mixing region contributes about 10–30% of the columnar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at 0.5Μm wavelength. A long term increasing trend (∼ 2.8% per year) is observed in mixing region AOD from 1989 to 1997.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erosols in the nocturnal mixing region shows that the convectively driven daytime altitude structure continues to persist for about 4–5 hrs. after the sunset and thereafter the altitude structure is governed by vertical structure of horizontal wind. Stratified aerosol layers associated with stratified turbulence is very common during the late night hours.  相似文献   
975.
Matsutomi  H.  Shuto  N.  Imamura  F.  Takahashi  T. 《Natural Hazards》2001,24(3):199-212
Runup data in Biak Island and itsnearby islets are described with discussions oftsunami magnitude and a f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witnessed arrival times, wave periods and wavenumbers. From an engineering viewpoint, a relationbetween inundation depth and current velocity on landis also described with relations between inundationdepth and degree of damage to houses and between sanderosion depth and current velocity in backshoreregion,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present andpast tsunamis.  相似文献   
976.
均一模式和两层模式是两个忽略气溶胶垂直非均一、并广泛用于卫星遥感的辐射模式。通过两个模式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气溶胶的垂直非均一对向上天空亮度和卫星遥感地面反射率的效应。数值模拟选用了24个有代表性的气溶胶模式。对于具有强分子散射的卫星短波通道,由于分子和气溶胶散射性的明显不同,应用均一和两层模式计算的向上亮度往往存在较大误差。对长波通道,如果气溶胶的光学特性随高度变化不大,该亮度误差较小,但如果存在不同散射相函数和一次散射反照率的气溶胶层,该误差仍可能较大。对于干净的大气,由均一和两层模式计算的亮度误差可分别高达31.4%和31.5%,而对于混浊的大气,该误差可分别高达67.8%和59.2%。该亮度误差可以引起地表反射率解存在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短波通道和强吸收的气溶胶。对于包含强吸收气溶胶的混浊大气,均一和两层模式不适合于大气订正应用。  相似文献   
977.
结合南京某高层柱基建筑场地评价实例,在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多种计算方法,对该建筑主楼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的确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在保证嵌入深度的前提下,可以将桩端细粉砂岩承载力设计值由南京地区传统的2200kPa提高到3500kPa,实践证明计算设计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78.
观测深度对断层气(氡、汞)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  王长岭 《地震》1995,(2):150-156
本文根据武山实验点1m、3m、5m三个深度的断层气Rn、Hg时值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深入讨论了断层气测量中的干扰,重点研究了深度对断层气Rn、Hg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气象因素对断层气Rn,Hg测量的干扰减小,测量的可靠性测量;从Rn,Hg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看,断层气Hg随着观测深度的增加含量增高,Rn的含量主要受岩性控制,与深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979.
利用Euler平流扩散方程和K模式闭合方案的数值解,讨论了混合层厚度、风速和稳定度3因子对银川市冬季地面SO_2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不稳定层结(A级)下混合层厚度增加250m时能使地面SO_2浓度减少40%~75%,而在稳定层结下混合层厚度增加200m时仅减少20%的浓度;而当混合层厚度和风速分别增加250m和3.8m·s ̄(-1)、层结由稳定(F)变为极端不稳定(A),并且当混合层最大厚度和最大风速分别限制在650m和4m·s ̄(-1)时,老城西部地面浓度减少了90%,稀释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980.
该文讨论了1991年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浙江临安大气污染本底站(属WMO)所监测的微量气体SO2、NO2和O3浓度分布特征,微量气体化学转化过程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空气质点轨迹特征和风向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微量气体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影响到气溶胶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