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6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876篇
地球物理   609篇
地质学   1285篇
海洋学   450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Parts of the flood plains north of the Harz Mountains are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such as Pb, Cu, Zn and Cd derived from mining,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Harz Mts. since the Middle Age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mo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se overbank sediment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danger to the environment arising from this source.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pH on heavy-metal mobility, using a constant-pH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an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near Salzgitter Bad, north of the Harz Mts. The mo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is described as a function of pH and depth. Besides the mobile heavy-metal fraction at a certain pH, 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the sediment at this pH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show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buffering capacity and a natural pH harrier could be identifi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rofile. Therefore, to avoid increasing heavy-metal mobility the natural layering of the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should not be disturbe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esorption experiments at constant pH are also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vy-metal species in the ore minerals into the species in the sediment.  相似文献   
102.
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水建筑物泄流时产生严重泄流雾化对工程和环境造成污染,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介绍了泄流雾化观测的新技术及其原理,包括: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观测雾化流运动扩散的形态范围;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典型区域内泄流雾化浓度,并配合以雨量简测量典型范围内泄流雾化降雨强度等。并以漫湾水电站原体观测为实例,介绍了实施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垃圾产生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垃圾也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直至最近,社会依然极少理会垃圾中真正蕴藏着些什么,以及垃圾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1973年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威廉·拉舍基博士(WilliamLRathje)及其同事们所建立并发展的垃级计划,标志着一门新科学──垃圾学的兴起,即垃圾的系统研究、垃圾产生、运移、利用和处置的机理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美国和其它少数国家的垃圾学研究所揭示的各种事实、定律和原理,正划时代地碰击着现代社会、社会心理学、市场和许多其它领域,大量的城市固体废物不仅意味着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垃圾处理,无论焚化或者填埋,都对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的威胁,尤其是对地下水资源。垃圾的管理、再循环和处置费用是昂贵的,而且总是受到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法律冲突的挑战,纽约和美国东部其它人口稠密地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就是最好的例证,解决现今进退维谷的垃圾问题,需要包括技术的、社会的、环境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和公共教育在内的多方面协作。中国正经历着令人振奋的经济发展时期。预计以现在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因巨量人口而导致的社会消费的急剧增长,在未来10~20年内,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4.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5.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与工业“三废”及生活废弃物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了地下水较严重的污染。用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的地下水污染时间序列递推预测模型,在岩溶地下水环境质量预测与管理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广州珠江西航道,流溪河有机污染特征与感潮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珠江西航道和流溪河在广州市区上游,为广州市主要水源区。由于感潮作用,受市区严重污染的水体因涨潮上溯而上游传输。严重影响上游水质。因此,弄清感潮作用对广州水源区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水源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下游到上游,对水源区底泥中有机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上游到上游,受感潮作用影响逐渐减小,污染程度逐渐减轻;(2)水源区有机物特征呈有规律变化。从靠近城市的下游到远离城市的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长春市生活垃圾淋滤液的组分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监测资料运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建立模拟模型,对淋滤液的污染组分进行趋势预测,为垃圾堆放场地的设计和垃圾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和寻找垃圾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The present work evaluates the stress effects in two epiphytic lichen species with different thallus morphology, the foliose Parmelia caperata and the fruticose Evernia prunastri, as resulting from transplanting from an unpolluted to an air-polluted area. Liche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Portugal in a clean area, during the spring 2003, and transplanted (1) to the same zone nearby and (2) to a polluted area as affected by an industrial complex. Transplant samples were taken periodically during four months in both places. At the same time lichen samples from the clean-air site native (in-situ) populations were also collected. For each sample were measur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and the cell membrane damage, the latter represented by leacheate conductivity.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registe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absence of stress effects of transplanting as such, and suggest that leachate conductivity may be the more sensitive indicator of general lichen vitality.  相似文献   
109.
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已有了显著积累。在重金属的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微生物代谢活动明显增强,但微生物生物量却有较大的降低。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总有机碳的比值(Cmic/Corg)和代谢商QCO2(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与微生物量碳的比值)变化异常。研究表明,微生物特性可作为城市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变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0.
运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珍 《地下水》2004,26(3):185-186,199
通过对运城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的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加强沿黄地下水水源地的建设开发,加大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调整开采层位,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定价,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