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84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855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daily rainfall dataset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infall maps have been produced by objective analysis of rainfall data. The satellite estimate of rainfall and the raingauge values are merged to form the final analysis. Associated with epochs of monsoon these rainfall maps are able to show the rainfall activities over India and the Bay of Bengal region during the BOBMEX period.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during BOBMEX are also seen using these data. This dataset over the oceanic region compares well with other available popular datasets like GPCP and CMAP. Over land this dataset brings out the features of monsoon in more detail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more local raingauge stations.  相似文献   
72.
北极涛动对东亚夏季降水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道溢 《气象》2003,29(6):3-6
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AO)指数的变化对梅雨—Changma——Baiu带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对观测的东亚10个站的降水长序列资料(1899—1999年),进行滤波处理,保留10年以下的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百年的5月北极涛动指数与10站夏季平均降水相关最高达—0.45,超过99%信度水平。当北极涛动偏强一个标准差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减少平均约8%左右。降水的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东亚急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北极涛动强时,随后夏季急流位置通常偏北,雨带位置也北移,从而造成梅雨—Changma——Baiu带降水减少,反之亦然。较强的AO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明显,而较弱的AO与降水异常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这对东亚夏季年际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3.
BP神经网络模型在重庆伏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华  刘德  金龙  高阳华 《气象》2003,29(12):14-17
采用气象要素定义伏旱指数,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伏旱变化特征,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伏旱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伏旱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应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74.
江西省7至9月水汽资源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林  杨梅  曾光平 《气象科技》2003,31(3):167-173
根据天气学原理 ,对 11个探空站 1988~ 1997年 7、8、9月逐日 (0 7时、19时 )资料与同期天气系统 (低槽、副热带高压、低压辐合、东风波、台风低压、大陆高压、台风外围 )进行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 ,江西省 1988~ 1997年 7~ 9月平均水汽量值为 4 .4 6 g·cm-2 ,其中 :0 7时为 4 .4 4 g·cm-2 ,19时为 4 .4 7g·cm-2 ,7、8、9月平均水汽量值各为4 .8g·cm-2 、4 .6 4 g·cm-2 、4 .0 9g·cm-2 。水汽量分布为南部高北部低 ,东部和西部居中。东风波影响时水汽量最大 ,值为 9.2 3g·cm-2 ,大陆高压影响时水汽量最小 ,值为 0 .78g·cm-2 。轻度干旱频率区水汽量值最大 ,为4 .81g·cm-2 ,最小值出现在重度干旱频率区 ,为 0 .72 g·cm-2 。夏季水汽交换次数为 9.4次 /月 ,水汽更新率为 10 .2天。  相似文献   
75.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近50a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0年中国160个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选出东北地区20个代表站,在分析东北气温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夏季气温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略偏高,5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最低,80年代开始缓慢回升,90年代增暖程度加大,50a来有增暖的趋势;气温异常存在3a、4a、7a的年际周期和16a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夏季升温趋势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是一致的,而与黄河以南-江南地区是反位相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7.
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Hadley中心提供的1969—1998年的南极海冰再分析资料和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指出南极海冰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与ENSO的关系则较为复杂。南极海冰维持了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持续性,因而对短期气候预测有较大帮助。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证实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有关,当北半球春夏季南极海冰增多时,华北降水增多而华南和东北降水减少。研究还表明,此种雨型分布与南极海冰变化引起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8.
江淮流域夏季严重旱涝与大气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分析研究了江淮流域大范围严重旱涝的20-7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特征。结果表明,对应江淮流域严重涝年,200hPa青藏高原北部存在ISO气旋性环流,青藏高原南部存在ISO反气旋性环流;大气ISO流型在对流层中低层850hPa主要是我国长江以南、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为大气ISO反气旋性环流,我国长江以北到日本地区的大气ISO气旋性环流,我国江淮流域位于这两个ISO涡旋西侧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的交汇处;旱年反之。利用向量经验正交展开方法得到,上述大气ISO环流型分别是旱涝年大气ISO流型的第一模态,并且涝年大气ISO流型的振幅强,旱年振幅弱。进一步分析揭示,严重洪涝(干旱)年分别对应对流层中上层江淮流域及其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有强(弱)的大气ISO活动。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ISO在严重洪涝年向南传播,与低纬度向北传播的大气ISO在江淮流域汇合;而在严重干旱年,虽然大气ISO可向北传播,但向南的传播却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y calculating immediate (same season), and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DVI in spring and the previous win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re positive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The stronger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occur in the eastern arid/semi-arid region, Central China,and Southwest China out of the eight climatic regions of China, and this implies that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has more sensitive feedback effects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three regions. The three regions are defined as sensitive regions. Spatial analyse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spring NDVI averaged over each sensitive region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160 stations suggest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 strongly affects summer precipitation not only over the sensitive region itself but also over other regions, especially the downstream region.  相似文献   
80.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 心(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1968~199 8年),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 研究. 结果揭示,SMJ作为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对两个半球间水汽输送起最关键的作用, 它把水汽从冬半球输送到夏半球. 夏季SMJ的年际变化有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与之相联系 ,特别是东亚沿岸的波列状异常分布、南亚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偶极型异常分布;它 也同春季的北印度洋等海区的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还表明,春季SMJ的年际变化对东 亚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由于SMJ影响的超前性,因此它在东亚夏季气候预测上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