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98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414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586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数为15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夏季季风平均环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有地形时明显较无地形时强;地形的有无还影响着降水强度和雨带的分布。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及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与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1980—1991年12—2月武威地区低温天气过程气候特征和天气成因的分析,建立模式预报方程。1992—1996年试报效果良好,将植入“武威地区冬半年寒潮降温多目标专家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53.
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和南海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1980 ̄1986年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格点资料和1980 ̄1992年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观测到的黑体辐射(TBB)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和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及其可能机制。发现亚洲夏季风建立征兆最早出现在中南半岛-南海地区,随后自该地区分别向西、向东扩展;中南半岛地区是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天然分界线,其两侧夏季风的建立特征和形成机制迥然不同。亚洲夏季风自东向西逐渐建立的格  相似文献   
54.
高苹  武金岗  陶炳炎  汤志成 《气象》1997,23(1):11-16
依据数学生态学理论,采用非线性密度制约形式,将主要气象条件的影响以指标形式引入模式参数,设计并研究了冬小麦穗粒结构产量模式,从穗粒结构途径研究了产量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5.
李晓燕 《气象》1997,23(4):20-23
1996年,全球平均气温低于1995年,但从总体上来讲,气候仍比常年偏暖,是80年代以来连续出现的第11个暖年。1995/1996年冬季,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旺盛,欧洲、北美东部出现异常冷冬,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风雪严寒;前几年的大范围持久干旱已大大减弱或完全解除,高温热浪的强度与范围也明显少于上年。而洪涝却十分频繁,各洲洪水不断,亚洲尤为严重。北大西洋飓风继去年达50年来最多之后,今年仍十分活跃。这些气候特点,可能与1995/1996年赤道太平洋大气状况由长达5年之久的暖位相特征转变为冷位相有关。  相似文献   
56.
人工增雪对冬麦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子毅  贾昭茂 《气象》1997,23(9):27-30
自1978年以来,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对冬季层状云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冷云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雪作业,对18个非播云年和17个播云年的冬麦冻害做了对比,在播云期内冬小麦年平均冻害面积减少80%以上。对3个主要因素(麦种改良、冬季气温升高和人工增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播云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7.
东亚冬季风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讨论了东亚冬季风和冷涌的演变特征,并与南亚作了对比,发现在东亚地区,冬季风演变主要表现为10月中旬经向环流的突变及9月初、11月中旬和1月末对流层低层温度的3次突变;而在南亚地区,经向环流的变化不如东亚地区明显,而且高层要先于低层变化,对流层低层温度存在2次突变。在整个冬季,东亚地区冷涌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南海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而西太平洋冷涌在1月份出现最高频率;南亚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但远小于东亚地区且衰减速度很快。另一个不同点是东亚地区的冷涌强度是往上衰减的,而南亚地区的冷涌强度则是往上增强的。这说明东亚冬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性质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8.
中国热带东,西部地区冬季气候的差异与橡胶树的引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爱良 《地理学报》1997,52(1):45-53
由于青藏高原的动力影响,使得西部地区冬季出现下沉气流,多日照,利于橡胶树的越冬,而东部则出现上升气流,少日照,不利越冬,又由于青藏高原大山体,冬季明显地阻挡低层空气平流,导致高原南侧的西部地区冬季降温和缓,有利橡胶树越冬,而东部地区因无高大山体阻挡,寒潮初期降温剧烈,后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甚久,易导致橡胶树的严重寒害。  相似文献   
59.
冬小麦水分耗散特性与农业节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凯  陈建耀 《地理学报》1997,52(5):455-460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1986年-1996年蒸渗仪农田水分模拟试验资料统计;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可达482.5mm,缺水率可达69.3%;冬小麦全生育不分耗散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需水峰区和3个关键需水期,为实施节水灌溉提供了实验依据;冬小麦耗水量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统计规律可供地下水浅埋区区域灌溉预测参照应用。  相似文献   
60.
陈斐 《干旱区地理》1997,20(4):54-60
本文在分析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外贸结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在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新疆与中亚五国外贸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