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和各标准等压面的位势场、风场,以及我国160站的降水和温度资料,研究了亚洲—太平洋(20°N~70°N,40°E~120°W)地区(简称亚太地区)冬季(12~2月)海平面气压异常偶极型振荡(偶极模)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该异常偶极模与我国冬季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异常以经向型(ME)偶极模负异常和纬向型(ZO)偶极模正异常为主,其中又以ZO正异常发生的频数较高。对应ME模,其各空间层的高度场异常形势和高度场与MEI(经向型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布形势十分类似;对应ZO模则主要表现为与阿留申地区高相关中心的一致性特征,说明阿留申低压的变化对其起着重要作用。ME模与我国冬季东部的降水异常和气温异常关系密切,ZO模仅对东北地区的降水异常有影响,因为ZO模的异常对我国上空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结果同我们传统上在冬季比较关注纬向气压差的变化(即ZO模)有些相左,提示我们在冬季更要关注ME模的情况。大气环流形势的分析表明, MEI正异常时,即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的北半部气压异常偏高,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偏低时,利于东亚大槽的加深加强,东亚冬季风因而也会偏强;但是由于此时我国东部主要为下沉气流控制,暖湿气流难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境内,从而造成此时冬季我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反之,当MEI负位相时,大气环流异常利于造成我国东部大范围的冬季降水。  相似文献   
112.
利用第11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计算了自1900年以来地球磁矩、磁矩变化率、地磁北极位置、偏心磁偶极子的位置和地球外部空间的地磁能量等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量,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加深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磁偶极子梯度张量的几何不变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磁梯度张量系统姿态的变化将影响梯度场测量和数据解释的精度,使得具有坐标变换不变性特点的张量不变量成为磁梯度张量数据解释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对磁偶极子产生的磁梯度张量进行特征值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测量点与磁偶极子位置形成的位置矢量、磁偶极子磁矩矢量与绝对值最小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垂直;位置矢量和磁矩矢量与最大及最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共面,且两矢量间的夹角可由磁梯度张量矩阵的特征值表示.最后,将本文所得磁偶极子梯度张量的几何不变量用于磁性目标的跟踪中,取得了较好的实时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14.
采用东北三省150 个测站1961~2010 年的逐日温度资料和同期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以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2.5°×2.5°分辨率的全球再分析资料,定义了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天气事件(extreme low-temperatureevent 以下简称ELTE事件),统计给出了ELTE事件的发生、峰值和持续时间的日历表。根据该日历分析,发现了影响东北地区夏季ELTE事件的最主要的2 条冷空气路径(西北路径和东北路径),1961~2010 年期间,影响东北地区的ELTE事件最主要是受西北路径的冷空气的影响,其次是东北路径。同时也发现,ELTE事件20 世纪80 年代发生频率最高,90 年代后开始减少,但是东北路径的ELTE事件在90 年代以后开始明显的增加。还发现,ELTE事件发生的前4 d,贝加尔湖地区若是被低压槽覆盖,易发生西北路径的ELTE事件,若该区域被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压斜脊控制,同时鄂霍次克海区域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形成西北“+”东南“-”的跷跷板形态,易发生东北路径的ELTE事件。  相似文献   
115.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 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的联系.结...  相似文献   
116.
This paper analyze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ocking high over the Ural Mountains in the boreal winter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O/NAO).In Jan...  相似文献   
117.
瞬变电磁快速成像解释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测深法对地探测的垂向分辨能力,文中研究了磁偶源瞬变电磁法快速成像的方法.详细讨论了电磁波与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了磁偶源瞬变电磁场在远区的响应特性.根据磁偶源瞬变电磁场与反射地震波的传播规律的相似性,提出了TEM资料拟地震快速成像解释的思路.理论模型正、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理论是可行的,野外实测资料处理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8.
电测井和油气层关系的一个理论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剑浩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9):2222-2226
为研究电测井和油气层的关系,根据电场理论,将砂岩电导率定义为地层水电导率、含量、相对电场强度的积.提出电介质颗粒面电荷与电偶极子等效的认识,进一步得出砂岩的电场方程.解砂岩电场方程得出相对电场强度表达式,将其带入砂岩电导率定义得电测井和油气层关系的一个理论公式,并用实验资料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9.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季节性分支和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垂直斜压结构由冬到夏发生季节性转向,即从冬季时的低层北风、高层南风转换为夏季时的低层南风、高层北风. 季节反向的经向气流主体偏向北半球,其区域差异性在对流层中低层更为显著. 以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为界,亚洲热带季风区中低层经向气流在冬夏季均呈现三通道特征,与此相应,亚澳季风区自西向东存在三支相对独立的经向环流分支,且冬夏季的差异均很显著,如冬季的中心高度自西向东递减、夏季的经向跨度自西向东递增等.  相似文献   
120.
阐述了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的方法,以便计算全区视电阻率,进行定性与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