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利用1870~2004年的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去除了全球增暖趋势的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作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EOF)分解,得到了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2个联合模态,并且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低频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控制印度洋-太平洋的主导模态,能使赤道印度洋维持一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削弱印度洋夏季风的作用并且将东印度洋暖池的暖水输送到西印度洋,印度洋SSTA在一年四季中都出现全海盆同号变化,因此,第一主模态是ENSO的低频模与印度洋海盆一致模的联合模态;第二模态表现为太平洋上准2 a的ENSO位相转换模与印度洋偶极子模的联合模态,ENSO的位相转换发生于春季,与季风的异常转换有关,印度洋上出现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叠加在印度洋夏季风上,增大东西印度洋的温差,在秋季出现西低东高的偶极子型海温分布,印度洋夏季风和这个模态的产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92.
潘长宁  赵学辉  杨迪武  方卯发 《海洋学报》2010,32(10):6814-6818
运用全量子理论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处于真空库和热库中原子系统的偶极压缩特性,讨论了原子的初态以及热库的平均光子数对原子偶极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库中,初始处于基态和激发态的叠加态原子,当激发态的粒子布居概率少于基态时,原子的偶极压缩无限接近于零而永远不消失;反之,原子的偶极压缩将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失;热库中,不管原子初始处于什么态,其偶极压缩都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失,并且随着热库的平均光子数的增大而消失得越快.  相似文献   
293.
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应用强迫耗散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的全球谱模式,在方程中考虑了偶(单)极子的热力强迫作用,并在三个行星波准共振的条件下,模式共积分90d,得到:在偶、单极强迫热源和基本气流强度的共同作用下,三个行星波之间存在很强的波.波相互作用,且波动振荡呈现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同时偶、单极强迫源及基本气流的强度变化对中高纬大气的低频振荡调制作用不同。在准共振三波流函数场随时间变化的试验结果中,进一步证实了中高纬大气存在较好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