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553篇
地质学   857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85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2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广域覆盖的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地震地壳形变监测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地震发生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InSAR技术观测的同震地壳变形结果可以为分析发震断层几何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约...  相似文献   
922.
试论地貌圈概念、属性及其与其它地表圈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圈作为地表圈层中的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直接发生关系的圈层。它具有三维形态、物质结构及其运动与演化的四大属性,并在全球充分连续的基本圈层。主要以亚洲与邻区海陆地貌为例,通过地貌圈大中地貌以内动力为主而微地貌以外动力为主的成因概念及其形态、物质、运动与演化四大属性的基本事实,论证地貌圈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全球的连续性。论文在探讨地貌圈运动特征时,首次用岩石圈构造分层的现代概念,解析了现代板块边缘及其毗邻广大地区GPS所测试的地壳运动速度,普遍慢于以热点为参考架而确定的板块运动速度。最后,论文以地貌圈与其它地表圈层互相关系的简表,及其与内外环境圈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等示意图,来呼吁加强地貌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这对推动地球科学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3.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演化特征。中央侵入体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71~164Ma,变质的白云母和流纹质糜棱岩的变形年龄分别为142Ma和155Ma,北部边界断裂带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54.9±0.6Ma。中央侵入体的侵入时间代表了核杂岩的隆升时间,北部冲断带的年龄代表大规模的变形时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和构造流体的叠加使成矿更为有利,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924.
通过对日本3·11大震前后GEONET观测站位移时间序列以及中国东北三维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震及大地电磁研究成果,探讨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奥羽山脉是日本东北地壳运动的分界带。3·11地震后,两侧点位以东向运动为主,大震对中国东北形变的影响还未结束。受板块俯冲及壳幔岩浆运动的影响,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变形及地震的发生与区域应力变化及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25.
中条山大陆裂谷发育于晚太古—早元古代,其构造演化完全受制于两大地壳波系的波浪状运动。本文提供了五个方面的证据:①业已从绛县群—中条群及邻区相应地层中,获得大量的2700~2300Ma的同位素年龄数据;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等显示了两大地壳波浪的交替作用;③地层剖面结构显示出典型的大陆裂谷建造特征;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绛县群火山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稀土曲线与世界其它典型的前寒武大陆裂谷一致;⑤花岗岩可分两期,绛县期末为挤压环境,中条期为张裂环境。  相似文献   
926.
????????????丽???????????α?????????????????,??Okada??????????????????????2001??11??14??????8.1??????????λ????????????α??????????????????1??????8.1???????????????????????????????????????λ??????????????40 mm?????2??????????????????????GPS?????????????????????????????????????????  相似文献   
927.
1 IntroductionThemodernspacegeodesytechnology (GPSes pecially)israpidlydeveloping ,andisabletoprecise lymonitorongoingsurfacechangeprocessatun precedentedspatialandtemporalresolution .Soithasgraduallybecomethemostsuitabletooltoob servegeodynamicalphenomena[1 - 5] .Theearthquakepreparationandoccurrencearecloselyrelatedtofaultanditsmovement.Activefaultanditsquantitativeanalysisisstillthepredomi nantfieldofseismologicalresearch[6,7] .Faultdislo cationmaycausecrustaldeformationaroundit.Onthebas…  相似文献   
928.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和古风化壳,构成了代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929.
球面上的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反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球坐标系下弹性力学的几何方程,推导出球面上块体的位移方程。在球面块体边界均由大圆弧段构成的假设下,导出了块体间距离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排除块体间相互入侵和保持合理接触的运动学约束条件及其惩罚函数形式。按最小二乘原理,建立了球面坐标系下的法方程组及其系数矩阵的具体形式。最后,对入侵判定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30.
本文利用1971—1986年山东全省多期复测水准及部分测距成果讨论了本省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以沂沭带为界,鲁东块体显示整体抬升,而鲁西块体虽以上升为主,但内部明显存在着形变差异运动。期间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不高,一般不超过±3mm/年。近期构造运动显示继承性特点,地壳上升和下降的分界线与断裂相吻合。沂沭断裂带形变北强南弱。沿该带北西向益都、苍山-尼山断裂两侧形变差异较大,活动相对强烈,故对这两条断裂及其与沂沭带交汇处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