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辽宁省区域碳排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盖美  张福祥 《地理科学》2018,38(5):764-772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2004~2015年辽宁省14市的碳排放效率,将碳排放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将3种效率作为碳排放系统的评价指标,继而构建区域碳排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E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结果显示:辽宁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呈“递进式”进步规律,表现为沈阳、大连领先;鞍山、抚顺、丹东、锦州、营口、辽阳、盘锦、阜新、铁岭、葫芦岛处于中等水平;本溪、朝阳最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得到2016~2020年辽宁省3E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研究发现,将碳排放效率作为碳排放系统的评价指标适用于三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结果与辽宁省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2.
突破传统等间距变形观测的方法,采用更加灵活、约束更小的非等间距的观测方法,结合GM(1,1)模型,并以吉林省长春市文化广场中心的塑像为实例进行变形监测,详细阐述了该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3.
受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正确确定背景值对地下水污染评价十分重要。以收集的松嫩平原哈尔滨地区150余组地下水水化学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区域流场、补给径流条件的基础上,选用数理统计法和经验法求取了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并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理统计法以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长期活动的综合作用为基础,克服了经验法的不足,可较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背景状况;研究区内潜水中指标NO3-、Fe、Mn和承压水中指标Fe、Mn均为高背景值指标;区内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与人类活动、地下水的补、径、排和沉积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自然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降雨.因此在确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下,研究气象和地质灾害发生的耦合关系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应用降雨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5.
陕西省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埋深2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5624.88亿m3。通过对五大煤田煤储层展布、煤层气含量、煤层渗透率、煤变质特征、煤的吸附性能等条件的综合分析以及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认为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储层条件比较优越,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为渭北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可作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靶区。   相似文献   
156.
西准噶尔地区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与蛇纹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的泥质粉砂岩与沉凝灰岩形成混杂堆积。对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42.15%~44.71%,高TiO2(3.17%~3.77%)、Na2O(1.73%~2.28%),低Al2O3(13.54%~14.31%)、K2O(1%~1.82%),MgO含量相对稳定(6.75%~8.14%),Mg#为43~46,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REE=186×10-6~219.06×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N=11.37~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6~1),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亏损HFSE(如Zr、Hf),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7395~8724)和Zr/Yb(120~136)比值,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海山环境,其岩浆源区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即软流圈的上涌导致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大比例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在区域上,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所代表的泥盆纪古洋盆是西准噶尔古洋盆向北收缩的残余洋盆。  相似文献   
157.
张能  李剑波  杨云松  那福超 《岩石学报》2012,28(4):1291-1304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8.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作用机制,得出该条件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主夯点间距宜为12.5m,夯击数宜为18~22击的有关结论。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9.
超深层(埋深>6000 m)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大领域。当前,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已经突破8000 m超深层,但是盆地内8000 m超深层领域是否具备规模油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哪里等重大问题亟待破解。基于烃源岩、有利相带、储集层、圈闭类型、成藏组合等研究,对四川盆地8000 m超深层领域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得出以下认识:(1)四川盆地超深层领域主要发育于震旦系—中二叠统,且主要分布在环川中隆起带的川西坳陷、川北坳陷、川东褶皱带的深凹地区,其中川西北地区最具勘探潜力;(2)超深层烃源岩明显受凹陷或台内裂陷控制,主要发育陡山沱组、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四套烃源岩,为8000 m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震旦系—古生界主体发育(丘)滩孔隙型、岩溶孔洞型和白云岩孔隙型三类基本储层类型,三者相互叠加兼具裂缝改造形成多套规模储层,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储集条件;(4)多套烃源岩和储层以走滑或逆冲断层相互沟通,主要发育下生上储、旁生侧储两种成藏组合,立体成藏特征明显;(5)岩性圈闭是震旦系—二叠系超深层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大型斜坡背景上发...  相似文献   
160.
Mineral aerosol properties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nd Ångström exponent for 2002–2003 were derived from CE_318 sun/sky photometer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at Tazhong, Hetian, Minqin and Dunhuang, located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mineral aerosols in China. The observed aeroso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ir diurnal and monthly variations, are given for each of the observation sites.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wind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aerosol optical depth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