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9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315篇
大气科学   671篇
地球物理   645篇
地质学   871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325篇
自然地理   7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本文论述了广东省强震台网建设的目的和原则,介绍了台网中使用的强震仪,收取的强震记录和处理情况、台网管理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02.
范志华  毛节泰 《大气科学》1991,15(4):109-115
本文讨论了利用自动太阳光谱仪测量地面的紫外辐射光谱,并进一步计算了NO_2的光分解系数.光谱测量范围为310—375nm.测量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秋季NO_2的光解系数变化在(1—4)×10~(-3)S~(-1),有明显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103.
关于卫星网的位置基准及其对联合平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谟  晁定波 《测绘学报》1991,20(4):269-275
  相似文献   
104.
南口-孙河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大地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口-孙河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南口-孙河断层现今仍有活动,东三旗以西为张性反扭。该断层对首都圈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为一主干断层,近期活动增强。在首都圈构造活动性研究及地震趋势预测中,对南口-孙河断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平原区基岩井水位的年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用太  简春林 《地震地质》1994,16(3):255-263
系统阐述了北京平原区10口地震地下水位动态观测井及其水位年动态特征,主要分析了降雨与开采对年动态特征的影响,讨论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某些井水位长期异常的信度  相似文献   
106.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作汛期降水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煜东  宫家文 《气象科学》1994,14(4):386-389
本文提出汛期降水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并选择一组标样进行了具体分析,预报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汛期降水预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7.
薄万举 《内陆地震》1994,8(3):221-228
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①②[7],对拟合、滑动外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各个环节做了适当的改进.同时,引入概率统计中的有关知识.选择一个相对最佳评判方案,用京、津、唐地区流动点短水准,短基线资料进行了地震预报的研究,为用形变资料经过评判统计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最后,以讨论的方式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由本区实测原地应力资料分析认为,总体呈北东走向的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为顺时针扭动。断裂带不同地段的实测应力状态各具的特征,不同于京津唐地区实测主压应力的主导方向。运用弹性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计算出断层附近的附加应力状态,则显示了总体呈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存在张性反扭活动分量,大灰厂和牛口峪地段断层也存在同样特征。认为自唐山大震后,本区应力状态仍处于调整阶段。测得的较深部位的应力状态也似乎受到了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用1984-1991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37°-41°N,112.5°-120°E)的2505个地震的22234条P波到时进行的层析成像,揭示了地震活动性与速度图像间的联系:1.公元1000年以来该区强震震中在上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相交地带,偏高速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和三河-平谷地震所处的构造背景相似,均未依傍大断层,处在介质速度变化剧烈部位.3.宁河与唐山、滦县分别位于规模大小、位置深浅不同的两个不同的高速块体处,可以解释唐山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东北浅西南深的总体特征.4.唐山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的地下隐伏断层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