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日观测下动态目标测量数据的实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robot系统用于变形监人理论上对系统的数据处理作了论述,从实际上论证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极大地克服了现在常规地面测量方法的诸多缺陷,减轻了测量工作的过去强度。1997年11月,该系统首次在五强海水电站水坝进行现场试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并不是地面实际情况的简单缩小的拷贝,它是人类依据不同需要对地面事物认识后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地面模型。比例尺不仅确立了图面与实地之间的几何比例关系,而且反映了人类对空间认知抽象的程度。地图作为人类进行空间认知的有力工具,其地位从来就没有被其它的事物所动摇过,究其原因是地图的空间表达方式比其它表达方式更适合人类的思维。心像地图是人脑在综合了或智能处理了各种感觉所获得的诸多信息后产生的内部表征。而地图又是诸多信息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视觉感受到心像的形成过程、分析心像地图的特性,提出了适应视觉感受因素的视觉比例尺的概念,并分析了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在地磁观测中,当绝对观测磁力仪,相对记录磁变仪,辅助设备等发生故障以及观测所得不准或其它问题时,将如何快速判别及排除,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74.
Four geosim families, with fully available resistance test results, have been re-analyzed to check the possible scale effect on the form factor. The form factor determined by Prohaska's method, with exponent n=4 and ITTC'57 correlation line, increases with the model size in all four cases analyzed. Because of its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 linear variation of the form factor with the scale is assumed. It is possible to have a first estimation of the ship's form factor extrapolating for λ=1 in the regression line. Form factor Reynolds number dependency will always be associated with a friction line. Using the ITTC'57 correlation line, the following equation KSKM=1.91·(λ−1)·10−3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cale effect on the form factor. Calculations carried out, for axisymetric bodies, with some CFD cod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75.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1  
研究了我国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及其空间规模相关性,采用数理统计与GIS手段从多个规模尺度上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对全国以及各级政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相应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政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需要、土壤侵蚀学科自身的进步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促进,过去的1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包括国家尺度)土壤侵蚀调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和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将区域土壤侵蚀作为现代陆地地表过程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全球变化的影响,集成土壤侵蚀研究成果与遥感和GIS技术,开发分布式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成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的基本趋势。在对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期在区域土壤侵蚀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尺度效应的量化描述、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开发、区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趋势预测、区域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7.
中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中国土种志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与空间尺度的关系及土类内和土类间的变异程度,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单元下,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土壤剖面为单元,随着土壤剖面数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增大;行政区域尺度单元内部土壤有机质变异程度大于单元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程度。以土壤分类单元为空间单元,土类内的有机质含量变异程度小于土类间的变异程度。随着统计单元空间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因此,采用网格法或行政区划分空间区域,获得空间区域单元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或贮量的精确估算需要较多的剖面,但外推至数据不足的空间区域时,估算的不确定较小;采用土壤分类单元为空间区域单元,结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78.
不同尺度地形的SH波频率域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形是影响实际地震记录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计算已证明地形影响地震波的走时、能量、震相、波形等特征,同时地形也是产生尾波信号的重要原因.复杂且具有多尺度成分的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不仅与地震信号的频率有关,与其自身尺度成分也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关系. 本文利用局域离散波数法模拟计算了不同尺度地形SH波的频率响应,得到地形尺度与频率之间似共振的响应关系. 这一关系可以更好地解释复杂地形对不同频率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方式,同时可以指导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在关注的频率范围内合理取舍构造尺度成分,达到以最小的计算量得到最大的计算效益.  相似文献   
79.
王泽九  黄枝高 《地质论评》2006,52(6):747-756
近10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召开第三届地层会议后,中国年代地层研究得到很快发展。首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下,经各断代工作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系统建立了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中共102个阶(其中包括52个陆相地层区的阶)和新建3个系级单位。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组织全国知名地质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围绕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开展了系统的建阶研究。5年来,共涉及45个阶,9个界线层型和2个新建系及2个统级单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已有4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s)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还有3~4个全球界线层型正待国际地质学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另有3~4个界线层型剖面有望争取成为全球的界线层型。其他研究所涉及到的阶、系、统等单位,也有明显进展,成熟度明显提高,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0.
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波弗特海的海冰厚度,并利用2010~2013年10月份仰视声呐(ULS)和2011年冰桥计划(IceBridge)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测高反演的海冰吃水深度与ULS吃水深度差值的最大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4 cm和4 cm;测高反演的海冰厚度与冰桥计划海冰厚度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7 cm和65.7 cm,优于Laxon(2013)研究结果(分别优化2.1 cm和6.6 cm)。在此基础上,研究2011~2017年波弗特海夏冬两季的海冰厚度变化,发现二者具有类似的分布特征,且冬季3月海冰覆盖范围更广,厚度更大;进一步分析2011~2017年3月份冬季海冰厚度年际变化,发现其呈整体下降趋势,且2012年最小,2014年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