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通过全球导航卫星(GNSS)系统获取对流层天顶延迟对于气象和电波折射修正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自主研发的静态精密单点定位软件CRPPP,基于国际GNSS地球动力学服务局(IGS)发布的北斗系统(BDS)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给出了BDS估算天顶延迟结果。以IGS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结果为参考对比,BDS估算天顶延迟结果平均偏差优于5mm,均方根误差(rms)优于2.3cm.同时,给出了西沙地区GPS与BDS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北斗系统估计的对流层天顶延迟精度与GPS相当。  相似文献   
72.
利用北斗精密星历作为伪观测值拟合了伯尔尼(BERN)光压模型和球光压模型的光压参数,并利用所求参数分别进行了轨道外推。通过分析轨道拟合和外推精度得到如下结论:在1 d的弧段上,BERN模型对于3类卫星GEO,IGSO和MEO的拟合精度相当且精度优于10 cm;球模型对于GEO和IGSO的轨道拟合精度相当且精度优于50 cm,明显低于其对MEO的拟合精度;对于GEO和MEO以及IGSO卫星6号星,利用BERN模型得到的外推轨道比利用球模型得到的外推轨道精度高;但对于8号,9号及10号IGSO卫星而言,利用球模型得到的外推轨道比利用BERN模型得到的外推轨道精度高。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提高海洋观测研究浮标在位运行的安全性,自主设计了一种北斗/GPS双模定位信标。该信标采用传统的GPS技术进行定位结合“北斗”卫星特有的报文通信和定位功能,通过解决传统GPS信号盲区问题,为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浮标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提高了数据保密能力。该系统采用外部供电和内部自主供电相结合的模式,即使外部供电中断,也可保证正常运行不低于1 a,而且基本上不需要对信标进行专门维护,大大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与该信标配套的岸站管理系统具备发送和短信和邮件报警的功能,可实现浮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74.
赵世军  高太长  马英  刘磊 《测绘科学》2013,38(5):13-15,45
我国北斗二号已进入快速布网建设阶段,本文基于现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服务方式,分析了应用于高空风探测的途径,得出了利用探空仪自身探测高度,采用北斗RDSS无源定位方式获取气球系统位置,进而探测高空风的技术途径。本文设计了北斗定位板,研制了北斗探空仪,构建了北斗高空探测系统,并进行了北斗探空仪与GPS探空仪的同球对比施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现有北斗高空探测系统高空风探测精度基本满足气象业务要求。  相似文献   
75.
“北斗”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车辆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车上装上“北斗”系统,可以实时掌握车辆的准确位置,基本实现了远程指挥监控。并对“北斗一号”车辆管理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6.
针对TCAR法在北斗三频长基线模糊度固定中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滑动窗口的方法对EWL、WL和NL模糊度进行固定。通过实验分析窗口大小与模糊度固定成功率的关系得出,在长距离定位中,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主要受到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因此采用滑动窗口固定EWL和WL模糊度后,通过GIF-TCAR法解算NL模糊度,同时使用滑动窗口法来固定NL模糊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北斗三频实时定位。  相似文献   
77.
以低功耗、多参数、安全可靠为设计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海洋多要素观测系统设计。设计以嵌入式微控制器STM32F103RET6为核心,实现以漂流浮标为载体的海洋环境噪声测量,同时实现对海洋气温、气压、风速、风向及表层海温的多要素观测;以可充电锂电池组和太阳能电池板组合方式供电,同时进行必要的电源管理,有效提高漂流浮标的工作寿命;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进行定位及双向通信,安全性高。实验表明,基于北斗通信的海洋多要素观测系统设计具有可行性,满足低功耗、多参数、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为以表面漂流浮标为载体的海洋多要素数据采集控制提供新的硬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8.
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通讯功能,结合IP卫星技术、网络技术和网格技术,构建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了野外地质调查人员-野外驻地-野外工作站-大区中心站-北京中心站五级互联互通,项目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工作轨迹,获知野外工作进展,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该系统在青海玉树州地质灾害详查项目中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9.
实现地震观测台站的远程监控对于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和提高野外观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于高原、沙漠等无有效网络接入的偏远地区的流动地震观测尚无经济有效的远程监控方法。基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功能,提出并实现适用于国内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无盲区远程监控技术。使用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远程监控设备实现了目前流动地震观测的基本需求,通过软件通信协议扩展,也可应用于其他对通信带宽和频度要求不高、具备串口或网口通信功能设备的远程监控领域,具备一定推广性。  相似文献   
80.
2011-2012测绘学科发展研究综合报告(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简要回顾了我国当代测绘科学技术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过渡,并与当今世界新出现的地理空间信息学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历程,结合测绘学科的几个分支学科阐述了2011-2012年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的空间基准、获取技术、处理方法、服务方式和应用领域等几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