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测绘学   792篇
大气科学   582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719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55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针对当前单一地貌划分单元造成的分类结果破碎或漏分问题,该文引入双尺度流域单元划分方法,即采用两种不同大小流域单元的组合作为地貌划分基本单元,以提高地貌划分的细分性和完整性。以30 m ASTER GDE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最佳地形因子组合(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坡度变率、光照模拟值)、双尺度流域单元、CART决策树算法,实现了北回归线(云南段)地区平原(2类)和山地(7类)共9类地貌的划分,双尺度流域单元划分的最佳流量阈值分别为500、2000。通过平均值、标准差、Moran′s I和人工判读结果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基于CART决策树的双尺度流域单元地貌分类方法在北回归线(云南段)地区总体精度可达82.1%,Kappa系数为0.793,总体能够准确识别出研究区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是地貌类型划分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02.
长江经济带生态用地变化类型识别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用地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生态用地被大量侵占、受损严重,许多土地生态功能丧失。本研究基于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生态用地变化时空演变规律,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于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分别开展全局效应与局部效应分析。本研究将生态用地变化划分为5个类型:严重受损、轻微受损、保持不变、轻微恢复、明显恢复。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用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减少的,受损面积大于恢复面积。其中,减少的面积主要来自于林地和耕地。在这20年间,从生态用地变化类型来看,保持不变类型的面积最大,其次是轻微受损和轻微恢复类型。生态用地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任何两个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解释力都大于单一的驱动因素。此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驱动因子对于生态用地变化的影响也不同。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土地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制定区域和地方的相关土地利用政策。相关经验教训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以更好地管理生态用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3.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搜索策略的K则最优路径算法,以改进的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为基础,从起点和终点同时搜索,分别构造正序和逆序最优路径树,计算网络中两点之间的多条参考K则最优路径.详细描述了算法设计思想和运行过程,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实际路网验证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04.
介绍了小波变换及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并将两种方法融合在一起分析预测大坝位移,与传统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相比较,该方法能提高大坝位移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05.
利用雷达干涉数据进行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不透水层是城市地区的重要特征.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数,不透水层百分比(Impervious Surfaces Percentage, ISP)常用于城市水文过程模拟、水质面源污染及城市专题制图等研究中.本文利用ERS-1/2 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数据,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探究了雷达遥感在城市ISP估算中的可行性和潜力,并与SPOT5 HRG光学遥感图像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香港九龙港岛实验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干涉数据在城市不透水层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特别是裸土和稀疏植被的ISP估算结果要好于光学遥感,这主要得益于雷达干涉数据(特别是长时间相干图像)在人工建筑物和裸土或稀疏植被之间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另外,雷达干涉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间的融合能够提高ISP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906.
刘瑜  袁一泓  张毅 《遥感学报》2008,12(2):370-377
地理空间中的地理要素往往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源于人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化过程,因此具有主观特性.基于模糊集理论,尽管有很多途径对模糊地理要素对应的隶属度函数进行探讨,但是基于认知实验的方法最直接的反映了人们对相应要素的概念化过程中的模糊性.以中关村地区为例,设计了基于地标的问卷调查,并计算每个地标属于"中关村地区"这一概念的隶属度,进而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得到该要素的隶属度函数.该方法具有实验实施简单,结果便于管理的特点.最后,我们分析了中关村的隶属度函数的一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07.
本文介绍了最小生成树及其常见的算法,对比栅格算法分析了基于矢量的最小生成树算法的缺点,介绍了地图代数的距离变换和基于地图代数的距离变换图生成Voronoi图、Delaunay三角网,然后根据最小生成树MST是Delaunay三角剖分的一个子集,逐次删掉Delaunay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最长边,从而得到最小生成树,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欧氏非障碍空间,同样也适用于障碍空间的情况,解决了以往最小生成树在障碍空间下(尤其是当障碍空间中的障碍是全形态的条件下)难以求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08.
高层建筑倾斜变形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有良  唐跃刚 《测绘科学》2008,33(2):165-166
沉降测量是建筑物变形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用线性回归和平面回归方法对建筑物倾斜进行变形分析,对线性回归和平面回归的适用性作了说明,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在建筑物倾斜变形分析中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平面回归分析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9.
针对当前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吸取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地理信息学、现代数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形表面平坦程度不同对原始地形模型预简化,对表面较平坦的区域不再分层,将原始地形模型的完全四叉树结构改变成自适应四叉树结构,从而生成自适应四叉树结构的地形模型,并采用VC^++结合OpenGL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910.
采用重复观测的方法,即对每个测量点重复m次的方法,组建新的数对(xi,■),建立改进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 β1xi ■■~N(0,σ2/m),对残差平方和Qε进行分解为误差平方和QE和重复观测变异平方和QL。从而给出不同的检验方法确定回归方程拟合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