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Vegetation mosaics have commonly been thought to include two principal zones with distinctly different hydrology: relatively bare and impermeable runoff source zones (intergroves) and more strongly absorbing vegetated runon zones (groves). However, the data required to verify the internal uniformity of hydrologic response within these components of mosaic landscapes have been lacking, as have data on the nature (abrupt or gradational) of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m.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egree of internal uniformity of key soil properties in the intergroves and groves of an Australian vegetation mosaic. Infiltration rates, soil water content, shear strength, bulk density and texture were determined at intervals of 1·5–2·5 m across several grove–intergrove cycles of an Australian banded shrublan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rder‐of‐magnitude variability in soil infiltration rates can occur across intergroves, with lesser variation in groves. Patterns of infiltr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related to slope position. Ra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uppermost parts of the intergrove, and fall to low values only in the lowermost intergrove where soils are mechanically strong. Infiltration rates increase rapidly from the lowermost intergrove to reach maxima within the upper to middle grove, from where rates once again decline toward the next intergrove. However, there is only a gradational change in infiltration rates across the pioneer zone–grove boundary, which is the sharpest of the mosaic boundaries when identified using plant cover data. Hydrologic models built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mapped plant cover units are equally distinct hydrologically may need to be refined to incorporate the presence of systematic internal variability of infiltration rates and gradational change i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2.
国外部分卫星产品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遥感信息产品是由星载遥感仪器观测的数据经科学方法处理得到的,由于观测数据受地球大气和地表、太阳位置以及星上仪器工作状态、定标和定位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卫星遥感信息产品必须经过质量控制、误差分析之后才可以使用.因此,开展卫星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研究对于卫星反演产品的应用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该文调研了国外部分卫星产品(主要针对MODIS反演产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以及组织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3.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GIS产品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把模糊故障树方法引入到GIS产品的可靠性分析,并就模糊故障树的基本理论作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模糊故障树的建造和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梯形模糊数运算规则,结合GIS产品的特性论述了模糊故障树用于GIS产品可靠性分析的步骤,然后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简要介绍了以易拼图(EPT)软件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过程,分析利用易拼图(EPT)对影像匀光匀色、正射影像生成、拼接、分幅裁切、图幅接边,以及正射影像编辑等。  相似文献   
85.
To deal with the universal problem of parasitical frequency spectrum in China New Generation Weather Radar transmitte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parasitical signals existing in radar transmitters and analyzes their effects on weather radar performance. Based on an engineering analysis of their possible sources, a step-by-step method to eliminate parasitical spectrum is presented, which is applied to troubleshooting experimental weather radar. Eventually, parasitical spectrum is basically eliminated. As a result, improved spectrum purity and reduced phase noise is achieved. Moreover, accuracy for velocity estimate as well as ground clutter suppression ability of the radar system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86.
CINRAD/SA雷达两种识别跟踪产品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敏  吴翠红  王珊珊  周金莲  吴涛  苟阿宁 《气象》2012,38(6):722-727
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提供的2007--2008年灾害性天气个例档案为基础,对CINRAD/SA雷达风暴识别跟踪和中气旋产品做了定量评估,同时就评估结果与美国同类产品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风暴识别与跟踪产品基本能满足临近预报的需要,但存在漏识别和错误跟踪现象,且30min以后单体位置预报误差较大。中气旋产品评估结果与美国产品差异不大,基本能自动识别风暴涡旋,但存在漏报,且虚警率较高。  相似文献   
87.
2010年福建一次早春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两个超级单体都是由多单体合并后发展起来的,在成熟阶段以右移为主,属长寿命右移风暴:第一个超级单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和新单体的并入经历了3次加强过程,低层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高层三体散射特征;第二个超级单体经历了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3个阶段,成熟阶段低层呈现出明显的倒"V"形回波特征,中高层有明显向右伸展的云帖。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的中气旋都是由中层发展起来,随着中气旋强度不断加强和厚度加大,最强切变中心突降时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通过对第一个超级单体中气旋流场分析,发现风暴前、后侧的下沉气流与低层入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旋转作用,下沉的干冷气流进一步推动低层的暖湿入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并在风暴顶形成强辐散,使得风暴长时间维持。第二个超级单体在风暴减弱阶段,风暴右侧出现中气旋分裂,之后减弱、消失。产生强对流天气时,中高层维持高反射率因子,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风暴顶强烈辐散以及较大的VIL密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88.
环渤海地区4~10天风速预报中相似预报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逐步相似过滤法和最小相似离度原理,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环渤海72站1958—2008年地面观测站风速资料,建立不同因子组合的相似过滤方案,制作环渤海72站4~10天每日4次、日最大风速预报。通过多个相似过滤方案预报准确率检验,确定“最佳”逐步相似过滤方案。经过2007—2008年预报检验表明:每日4次风速预报中,0~2级风速的预报效果最好,4~10天平均TS评分达到67%;日最大风速预报中,3~4级4~10天平均TS评分为54.1%,5级及以上的TS评分为17.1%。在风力不太强的情况下,该方法对于中期风速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张勇  刘黎平  张志强 《气象科技》2012,40(3):445-449
基于组网雷达的组网产品组合反射率因子(CR)与回波顶高(ET)资料分析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登陆期间的结构特征,并比较了CR与ET特征的异同,分析了造成异同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在登陆过程中,眼区逐渐被填塞,核心区内的对流活动有所增强,之后迅速减弱;各距离圈上的平均CR与平均ET随距"黑格比"中心的距离呈单峰分布的特点,但平均CR与平均ET的单峰分布并不是一一对应,前者峰值较后者更靠近台风眼中心。  相似文献   
90.
不同时次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忠  何晖  张蔷 《气象科技》2012,40(3):332-339
利用北京大型活动期间探空和微波辐射计资料,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目的是了解该型微波辐射计的性能。结果表明:①总体平均:对温度,有降水时误差变化范围大,无降水时相对比较小,比较平稳;无降水时比有降水时更接近于探空观测结果。对相对湿度,误差的变化与温度比较相似,但从相对误差的变化来看,有降水时比无降水时小。无降水时反演的相对湿度与探空的比较一致。②不同时次:对温度,无降水时统计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趋势一致;有降水时的规律相对较差。无降水时,20:00误差比较小,比较接近探空;14:00误差比较大。有降水时,各时次误差比无降水时大,反演的20:00温度变化曲线与探空最接近。对相对湿度,无降水时统计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趋势较一致;有降水时的规律性相对比较差。总体来看,降水对微波辐射计影响较大,反演的20:00的资料误差小一些,5000m高度上下误差变化比较大,与云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